-
通过命令别名定义快捷键和增加外部命令 Acad.pgp文件用于存放AutoCAD的命令定义,该文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定义外部命令,第二部分定义命令别名 2012-07-24
-
利用剪贴板插入对象对于可添加到当前图形中的各种类型的对象,用户也可以将其从AutoCAD设计中心复制到剪贴板,然后粘贴到当前图形中。具体方法为:(1) 选择要复制的对象,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2012-07-24
-
用户在树状视图中浏览文件、块和自定义内容时,或在“加载设计中心控制板”对话框选择打开图形、本地和网络文件等,则控制板中将显示打开图形和其他源中的内容 2012-07-24
-
专家指点 如果系统变量AUDITCTL设置为1,AutoCAD将在当前图形所在的目录中创建一个与当前图形同名、扩展名为“。adt”的文本文件,该文件保存了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2012-07-24
-
对于图形文件中一些无用的命名对象,如图层、线型、块、文字样式等,可使用“purge”命令进行清理。该命令的调用方式为:菜单:「File(文件)」→「Drawing Utilities(绘图实用程序)」 2012-07-24
-
如果用户希望多次重复执行同一个命令,则可将“multiple”命令与该命令组合使用,“multiple”将会自动重复执行此命令,直到被取消为止。此时,必须按Esc键才能终止这个重复的过程 2012-07-24
-
“Create(创建)”:可删除对象或创建视口。系统提示如下:Enter option [Delete objects/Create viewports/Undo] :(4) “Scale viewports(缩放视口)”:设置视口的缩放比例因子。 2012-07-24
-
布局在图纸的可打印区域显示图形视图,模拟在纸面上绘图的情形。布局选项卡中显示实际打印的内容,还存储页面设置,包括打印设备、打印样式表、打印区域、旋转、打印偏移、图纸大小和缩放比例等 2012-07-24
-
调用该命令后,系统提示用户选择对象:Select objects:然后用户可使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对齐:(1) 使用一对点:用户指定第一源点和第一目标点,然后回车确认 2012-07-24
-
程序建立后,通过“Appload”命令加载“ExpText.lsp”,在“Command:”后键入EXT回车,输入文件名(可带路径及后缀名)、窗选实体(自动过滤非文字实体), 2012-07-24
-
消隐处理。单击“消隐”按钮或者在命令提示行直接输入HIDE;7 渲染处理。单击“渲染”按钮或者选择“视图”中的“渲染”命令,选择合适的材质,最终得到的效果 2012-07-24
-
线型, 对于从模型选项卡打印的对象,应该使用CELTSCALE 和LTSCALE 系统变量来设置非连续线型的比例。对于从布局(图纸空间)打印的对象,应该使用PSLTSCALE 系统变量 2012-07-24
-
本章首先介绍了图形的基本设置,用户可通过向导(Wizard)对图形的长度单位、角度单位、角度的起始位置和正方向以及图形界限等进行设置。用户也可随时对已有的设置进行修改 2012-07-24
-
注意用户选择四条边界可使用任何次序,其中第一条边将决定创建网格的M方向,该方向是从与选中点最近的端点延伸到另一端,与第一条边相接的两条边形成了网格的N边。系统变量SURFTAB1和SURFTAB2分别控制着网格在M方向和N方向上的网格数 2012-07-24
-
模拟相机缩放镜头的效果。它使对象看起来靠近或远离相机,但不改变相机的位置。单击并垂直向上拖动光标将放大图像,使对象显得更大或更近。单击并垂直向下拖动光标将缩小图像,使对象显得更小或更远 2012-07-24
-
调用“ddvpoint”命令,弹出“ViewportPresets(视点预设)”对话框,将视点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分别改为265和5。并将该视图命名为“VIEW1”保存起来 2012-07-24
-
创建实体后,可以对其进行填充、倒角、剖切、截面和分解等操作,还可以使用查询命令来分析实体的物理特性(体积、惯性矩、重心等),或对重叠的实体检查干涉 2012-07-24
-
画一些管路原理图时,当代表不同管路的直线在图中相交时,需将在交点处的某一直线断开,再用一半圆连接两断点,使用下面这个LISP编写的程序,只用键入"brel"的命令,其它的就由电脑去完成了 2012-07-24
-
画管路图时,常画俯视图和相应的45°角视图。其实45°角视图中包含的信息只比俯视图中多了每根管路的水平高度。下面这个用LISP编写的程序可以自动将俯视图转化为同一水平高度的45°角视图 2012-07-24
-
拍摄时最好在晚上或暗室里进行,必要时应在房间的墙上挂上红色布幔,以免反光造成屏幕图像“花屏”;还应注意对屏幕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曝光时间控制在1/30秒以下较为合适,拍摄时最好用三角架支撑住照相机 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