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用电安全提案
1、用电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不要用道理而要用事实和统计数据说话)
近30 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各类生活类电气设备进入办公楼、家庭及医院、商业、娱乐等场所,用电负荷快速增长,使得发生用电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未经正规专业训练的电工及缺乏电工知识的城乡居民是电气灾害的主要受害人群。连续发生浙江小女孩被电动门电死、连云港公共浴室电死人和今年春节福建住宅浴室内电死人等电击事故,由于这些电击事故引起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相对较小的缘故,往往不被重视,使得电击事故频发不断,但从全国是惊人的,不良影响也是严重的。生活用电在总用电中占的比重和生活用电伤害在总伤害中的比重可能都是小数。只讲生活用电的增长和安全可能没有抓住主流。补充近30年或近5年发生电击事故次数统计,以此证明这一论断。应该把产业用电的安全问题包括进来。在相同用电量条件下我国电击死亡的人数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能逻辑推理,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来源)
电气火灾在我国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数字是惊人的,例如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电气火灾竟烧死323人,且大部分是孩子。(年代太久,例子必须近5年,越近越有说服力)2005年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电气火灾死亡40人;据消防部门统计,我国08年火灾原因之中电气事故比例列首位,达到30%(一说达40%),而1995年日本人均用电量是我国的8.5倍,但电气火灾仅占其火灾总数的2~3%。(年代太久)
我国煤矿瓦斯爆炸重特大事故不断,不少是电气不安全引发的,(而最可怕的是当前煤矿行业标准出现电气事故隐患而被忽视,使得煤矿事故难以杜绝。缺近年的数据,例如煤矿事故中多少百分比是用电安全引起的?
2、电气事故严重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电气标准政出多门,没有统一的准则,相互间多有矛盾。例如建设工程的国家电气标准GB5XXXX(名称具体写全写明)系列由建设部主管和自行制订。该系列标准按建筑类别划分,而非按电气危险场所划分,结果只规定住宅浴室要实施等电位联结这一安全措施,而同样危险的宾馆客房浴室却不在规定实施范围内。我国医院没有国家建设电气标准,供电安全无保障,因此发生过医院停电造成病人死在手术台上的惨剧。在我国质检总局主管范围内采用与国际标准IEC/TC64接轨的GB1XXXX系列标准,相对安全性较高,但不被建设系统采用。我国还有一些地方和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抵触,例如国家住宅标准规定在住宅电源进线处要安装防范电气火灾的RCD(俗称漏电开关),但在一些地方住宅标准中却不执行此规定。为安全计,香港至今只承认和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的国家标准。
其次,我国电气工程建设各环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正规立项的电气工程建设包括设计、审查、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部分设计和施工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加之从业人员素质低,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而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消防部门、防雷中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及供电局等都是工程建设电气管理监督的政府部门。他们审查所依据的标准既不可靠有相互矛盾,审查人员自身的资格首先就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往往出现审图人还不如被审人清楚和无理强制改图的尴尬局面,或者通过审查的设计依然不安全的情况,供电局甚至以影响供电可靠性为由禁止在住宅电源进线处安装漏电开关。更有大量房屋装修和业主自行改造、非电气专业人员承建以及农村广大偏僻地区等未入监督视野的非正规工程,就根本不存在建设环节,哪有安全保障可言?
三者,我国经常、有效的用电监督、检查和管理薄弱。在建设或装修工程完成后无人再过问安全,直到事故发生。在城市中,供电部门管到配电变压器出口。物业管理部门的电工仅负责维修,也无法防范建设时留下的电气事故隐患。农村中供电部门则似管非管。消防部门对电气火灾原因的分析未必合理。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和部门只注意追责赔偿或者互相推诿责任,拉“标准”为虎皮。不去仔细分析事故根源,消除隐患。事故分析者有时非本专业专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3、加强我国用电安全的几点建议
1、统一编制和执行国家电气标准。在调查研究和做必要试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和执行全国统一的国家电气标准。国家电气标准应该积极采用IEC国际标准,并每隔三年进行修订。政府哪一部门牵头支持标准编制,哪些部门参与这一标准制定??
2、利用市场来监管电气安全。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由保险公司贯穿电气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对达不到标准和保险规定的电气工程,保险公司不予保险或提高保费。对无保险的工程,政府不允许使用。
3、建立用电安全管理体制。政府建立中立性和技术性的用电安全监督机构。它承担责权,对不安全的各方面提出批评、罚款乃至吊销执业资格;监管供电局,避免其利用垄断地位,将不安全的规定和不合理的要求强加于用户 ;对电气事故原因进行专业的调查,作出权威的结论,并公示警诫各方,促进标准修订;对公众进行经常的用电安全教育,实现防灾在先。
提案撰写原则:
1、提案读者都是高层相关专家,忌用大道理和科普知识教育人,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尽可能精炼。
2、提案一般内容要素是:用事实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挖掘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可操作和有效的改革建议。字数一般不超过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