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电气论文
  3. 内容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电气专业相关条文梳理

1.png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202581日实施,与上一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155-2019相比,电气专业相关的新增及有改变的规范条文梳理归纳如下:

1、公共建筑用能系统中除集中供暖外,宜采用全电气化设计。(《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1.0.4

全电气化设计就是建筑物供暖(集中供暖除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插座和炊事等所消耗的能源均来自电力的设计。全电气化设计可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清洁性、可获得性、便利性等优势,以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

 

2、公共建筑应设置用能计量装置,并应按用能核算单位和用能系统以水、电、气、冷、热等不同用能形式,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3.0.5条)

“分类”指的是将建筑所使用的能源按照不同的形式或类型进行划分,例如水、电、冷、热、气等。“分项”则是在每一种能源形式或类型下,进一步将能源使用按照不同的系统、设备或部位进行具体划分,以获得更详细的能源使用数据。对于电能来说,可以分为照明插座系统用电、空调系统用电、动力系统用电及特殊用电等不同的分项;对热能来说,可以分为供暖系统、热水系统等不同的分项。通过这样的分类和分项,可以更精确地了解建筑能源的使用情况,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3、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2且采用集中空调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其中集中冷热源系统应设置节能管理控制系统,节能管理控制系统应具备能效综合提升功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3.0.6条)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与建筑物有关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力、照明等设备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具有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整体监测,对机电设备故障及时发现和分析,还可以配合自控系统的节能控制程序,提高建筑机电系统的能效。

节能管理控制系统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能对集中空调供暖系统的冷热源系统进行参数监测、集中监控、能量计量,使其自动运行,还可以对冷热源设备的控制进行优化,提升冷热源设备的整体运行能效,降低系统能耗。

 

4、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2且采用集中空调的公共建筑宜进行机电系统全过程调适,其中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应进行机电系统全过程调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3.0.7条)

机电系统全过程调适的范围包括供暖空调通风系统、电气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及电梯系统等,从设计阶段开始,涵盖设计、施工、交付和运行的全过程。

5、设置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公共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6.3.1条)

 

6、配电变压器应选用Dyn11接线组别的变压器,能效值不低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24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的要求。宜选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大型公共建筑应选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第7.2.4条)

采用D,yn11接线组别的变压器,有利于抑制谐波电流。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比普通变压器低60%以上,更有利于节能运行。

7、对于采用高压供电的项目应在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设置无功补偿,补偿后进线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5。单相负荷较多的供电系统,应采用部分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无功自动补偿应采用智能型免维护成套自动补偿装置,具备过零自动投切的功能,并有抑制谐波和浪涌的措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第7.2.6条)

 

8、供配电系统宜选用与建筑物同寿命的电线电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7.2.14条)

采用与建筑物同寿命的电线电缆,能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浪费。

9、在满足动热稳定、机械强度及末端电压损失要求的同时,低压配电主干电缆宜在满足载流量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导体截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7.2.16条)

对于配电主干电缆,因其电流大、线路长,适当加大导体截面可以降低电压降和线路损耗,从而减少电能损耗。

 

10、室内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7.3.1~表7.3.13的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第7.3.1条)

表7.3.1~表7.3.13中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034-2024第6.3节的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相对应。

11、除特殊要求外,照明光源应选用发光二极管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第7.3.3.1条)

 

12、甲类公共建筑应设置电能监测与分项计量系统,按照建筑总用电、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分项计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7.4.1条)

甲类公共建筑是指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不大于300㎡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建筑群。

 

13、太阳能光伏系统所产生的电能应单独计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7.4.4条)

14、柴油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应单独计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7.4.5条)

 

15、新建公共建筑应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设置集中热水系统且有大量生活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可采用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外,新建甲类公共建筑应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2)安装太阳能系统的公共建筑,公共机构建筑应有不少于建筑全部屋面投影面积的50%其他建筑应有不少于建筑全部屋面投影面积的40%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或太阳能光伏组件南向立面或西向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或太阳能光伏组件可计入应设置的总面积中。(《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8.2.1条)

规定了新建公共建筑设置太阳能系统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太阳能光伏应用及设置面积的具体要求。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上述的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公益性行业及事业性单位,同时还包括一些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 5155-2025电气专业相关条文梳理
https://m.gc5.com/dqgc/dqlw/1045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