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工程内容:包括PG-6、PG-12形式的排管,Z1825、J1825、J2025、J2530、J3035形式的电缆工作井。电缆沟(管)约1260米。 第一节:沟体布置 本工程主要是与堇山路、四明路、贸城路及嵩江路交叉。10KV电缆排管在穿路口是一般采用开挖,夜间施工日间恢复。如对特殊地段道路路面不能开挖,则采用顶管形式,内置PE电缆保护管。根据工程需要,施工图设置了PG-6、PG-12形式的排管设计,电缆沿桥跨河时采用φ150PVC高密度电力电缆保护管。保护管与桥体固定。无桥跨河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电缆桥架。 第二节:基础 电缆排管 根据道路横断面,电缆沟布置在道路的东侧人行道(绿化带)上,距道路边线约2.0米(电缆沟中心),电缆沟每200米左右设置一只电缆分支井,可根据实际地形适当调整。具体的电缆工作井位置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交叉道口要设置电缆分支井,并在道路下预埋好电缆排管,以方便以后的电缆沟施工。具体工作井布置及路径走向见电缆沟工作井布置图。 (1)施工图中排管砼覆土层需≥500mm,应以今后规划道路路面人行道标高为准,可根据规划部门意见,确定埋深。 (2)由于本工程地下管线及地面管道复杂,涉及排管布置时,排管的埋置深度可根据现场适当调整,但最少覆土层应大于500mm。 (3)排管施工图有二种配筋,在人行道及农田采用φ10圆I级钢均布,以减少纵筋焊接工作量;在穿越规划图中的路口以及图上未标的有大型机动车出入的工厂等均采用Φ14圆II级钢均布,纵筋电焊连接。 (4)10KV电缆护管在未穿道路(路口)时采用φ150PVC波纹管。在穿越公路(路口)时则采用φ150直径PVC高密度电缆保护管。 (5)排管穿越需夜间施工,日间恢复的道路时,采用排管中的PG—*B排管,以减少钢筋焊接工作量;但在排管二侧须埋设二根一5×50镀锌扁铁以作接地体,并与工作井按地体连接。 (6)如排管两头高差超过500mm,工作井可适当加长,使排管适当倾斜。 2、电缆工作井 本工程根据现场条件选用Z1825、J1825、J2025、J2530、J3035型式工作井。 (1)工作井位置已在电缆路径走向图上标明,但可视现场具体条件作适当变动。工程竣工后应测量每个工作井坐标,并准确表示在竣工图上。 (2)工作井的深度根据具体排管体积确定,要求工作底面距下层排管孔中心不少于450mm。 (3)转角及路口处应设置电缆工作井,电缆井间距以50米左右为宜(可根据实际状况作适当调整),但间距最大不宜超过65米。 (4)工作井盖板包角铁及拉环均采用热镀锌,盖板上应有明显的电力符号。 (5)每个工作井内外壁都需抹面。 3、接地体 排管和工作井内所有纵向钢筋均采用电焊连接并与工作井接地装置焊接。垂直∠5×50角铁应在挖坑后从井底部往下打,用扁钢引入工作井内以获得良好的接地电阻,验收工频接地电阻必须小于3欧姆。扁铁接地体均应热镀锌。 4、电缆跨河(桥架) 电缆沿桥跨河时采用φ150PVC高密度电力电缆保护管。保护管与桥体固定。无桥跨河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电缆桥架。 5、工作井排水 工作井底部应做400×400×400集水井,安置在工作井底部的东北角,离边100MM处,以方便以后电缆的施工。 6、顶管 对特殊地段道路路面不能开挖,则采用顶管形式,内置PE电缆保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