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是事故高发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事故占建筑业死亡事故的50%以上。如何筑牢安全防线?本文结合最新规范,为您解读高处作业10大核心要点,让安全不再“悬空”!
一、安全帽:头等大事,不容忽视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符合GB 2811-2019标准的安全帽,帽带需紧系下颚。破损、缺衬的安全帽如同“纸盔甲”,必须立即淘汰!
关键提示:安全帽不仅是“戴在头上”,更要“系在心里”——2米以上作业必须同步系挂安全带(JGJ 184-2009强制性条文)。
二、安全网:立体防护,密不透风
外脚手架必须采用阻燃型密目式安全立网(网眼≤12mm),高层建筑需张挂双层防护网。
质量红线:安全网必须有生产许可证、近期检验报告,每张网需缝制永久性QS标志(GB 5725-2017)。
三、安全带:生命之绳,高挂低用
超过2米作业必须使用坠落悬挂安全带,安全绳固定点应在后背或胸前——腋下系挂=致命错误!
专业建议:3米以上长绳需加缓冲器,金属配件出现裂纹必须报废(GB 6095-2021)。
四、临边防护:硬核栏杆,拒绝“失守”
基坑、楼层周边需设置1.2米高双横杆防护栏,立柱间距≤2米,能承受1000N冲击力(JGJ 80-2016)。
创新实践:推广定型化工具式栏杆,安装效率提升60%,且杜绝偷工减料。
五、洞口防护:封堵“陷阱”,不留死角
25-500mm洞口:刚性盖板+防移位措施 500-1500mm洞口:钢筋网格(间距≤150mm)或满铺脚手板 >1500mm洞口:防护栏杆+安全平网
血泪教训:电梯井口必须设180mm高挡脚板,井内每10米设一道硬质封闭层!
六、通道防护:双重防御,击坠有方
高度>24m的建筑需搭设双层防护棚,顶部用50mm厚木板或等效钢板,两侧封闭密目网。
材质管控:钢管壁厚≥3.5mm,严重锈蚀的扣件必须销毁(GB 15831)。
七、攀登作业:梯子选用,步步为营
折梯上部夹角35°-45°且需拉撑装置;直梯使用需专人扶护。
致命禁忌:梯顶站人、一步多级攀爬等行为等同于“高空走钢丝”!
八、悬空作业:双保险机制
立足点必须稳固,同步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绳。吊具使用前需100%验收,工具袋防止坠物伤人。
管理要点:监理必须旁站验收索具,留存影像资料。
九、操作平台:限载防倾,稳字当头
移动式平台面积≤10㎡、高度≤5m;悬挑钢平台必须独立设置两道钢丝绳,严禁与脚手架连接。
醒目警示:平台限载牌需用铁皮制作,标明具体物料重量(如模板≤800kg)。
1、方案关:60m以上禁用7.5m以上吊篮 2、装置关:安全锁标定期限内、上限位灵敏 3、验收关:四方联合验收签字 4、钢丝关:安全绳独立设置,电焊时石棉布防护 5、操作关:作业人员≤2人,安全带系于专用安全绳 6、稳定关:安装靠墙轮,距墙面≥100mm 安全不是昂贵的成本,而是无价的底线。本文10大要点均源自JGJ 80-2016等强制性规范,建议收藏转发!您还遇到过哪些高处作业隐患?欢迎留言讨论,共同守护“高空舞者”的安全! 安全警示:所有防护设施必须执行“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使用 十、吊篮安全:六道生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