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安全论文
  3. 内容

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质量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发展理念,切实提升全员质量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我单位于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开展了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的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覆盖全单位各部门及生产、服务全流程,通过多样化举措排查隐患、完善机制、强化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活动情况全面总结如下:

 

一、活动基本概况

 

本次质量安全月活动以“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面提升”为原则,聚焦质量管控薄弱环节与安全风险高发领域,明确“三个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1. 活动范围:覆盖生产部、技术部、质检部、安全管理部、销售部、后勤保障部等所有职能部门,涉及一线生产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累计参与人数达XX人次,参与率100%。

2. 核心目标:一是强化全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杜绝“重生产、轻质量,重效率、轻安全”的思想;二是全面排查生产、服务、管理各环节的质量隐患与安全风险,整改率实现100%;三是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推动质量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3. 组织保障: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办公室(挂靠质检部与安全管理部),负责活动方案制定、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与效果评估,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维宣传动员,营造“人人讲质量、处处重安全”氛围

 

1. 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线下在厂区门口、生产车间、办公楼大厅等关键区域悬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员工的保障”“严守质量标准,筑牢安全防线”等主题横幅XX条,张贴质量安全知识海报、典型案例警示图XX张;线上通过单位内部微信群、OA系统推送质量安全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行业标准、操作规范及事故警示案例XX篇,累计阅读量超XX次,营造了“时时有提醒、处处有警示”的浓厚氛围。

2. 启动仪式与主题宣讲:活动首日召开质量安全月启动大会,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动员讲话,明确活动意义、目标与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专题宣讲会XX场,结合同行业质量不合格导致客户索赔、安全事故造成停产整改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讲解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覆盖员工XX人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聚焦问题排查,全力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1. 分层分类开展自查自纠:按照“部门自查、交叉互查、领导小组抽查”的三级排查机制,聚焦核心环节开展全面排查。

- 生产部门重点排查生产设备精度、原材料质量检验、工艺参数执行等质量问题,以及设备防护装置、用电安全、动火作业等安全风险;

- 质检部门针对产品检测流程、检测设备校准、不合格品处置等环节开展专项检查;

- 后勤保障部门围绕消防设施、应急通道、食堂食品安全等开展隐患排查。

各部门建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台账》,明确问题描述、责任人员、整改时限,累计排查出质量问题XX项(如“原材料抽样检验覆盖率不足80%”“部分产品外观瑕疵率超标”)、安全隐患XX项(如“车间部分配电箱未张贴警示标识”“消防栓压力不足”)。

2. 闭环推进问题整改:执行办公室定期跟踪整改进度,对重点难点问题召开专题推进会,确保“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截至活动结束,XX项质量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100%;XX项安全隐患中,XX项已当场整改,剩余XX项需更换设备、补充物资的隐患,已制定整改计划并明确完成时间(预计XX月XX日前全部闭环)。同时,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组织复查XX次,未发现问题反弹现象。

 

(三)强化培训与竞赛,提升全员质量安全实操能力

 

1. 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结合排查出的问题与员工岗位需求,开展“靶向式”培训。

- 针对生产员工,开展“生产工艺规范与质量控制”“设备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置”实操培训XX场,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的方式,提升员工规范操作能力;

- 针对质检人员,组织“检测标准解读与设备实操”培训XX场,邀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确保检测数据精准可靠;

- 针对管理人员,开展“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风险管控”专题培训XX场,强化管理决策中的质量安全意识。累计培训XX场次,覆盖员工XX人次,员工培训考核通过率达95%以上。

2. 以赛促学激发参与热情:举办“质量安全技能竞赛”“知识抢答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 技能竞赛设置“产品质量检测”“设备故障排查与安全处置”等实操项目,XX支参赛队伍通过现场操作、成果展示比拼技能,最终评选出“质量安全标兵团队”XX个、“优秀个人”XX名;

- 知识抢答赛围绕质量安全法规、单位制度、操作规范等内容出题,吸引XX名员工参赛,进一步巩固员工对质量安全知识的掌握。

 

(四)完善制度与流程,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对现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填补管理漏洞。

 

- 修订《原材料质量检验管理办法》,将抽样检验覆盖率提升至100%,明确检验流程与责任追溯机制;

- 新增《生产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细则》,对设备、作业环节进行风险分级,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

- 优化《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补充应急处置流程与人员分工,组织应急演练XX次,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同时,建立“质量安全月度例会”制度,要求各部门每月上报质量安全数据与问题,形成“常态化监督、动态化改进”的管理模式。

 

三、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全员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通过宣传、培训、案例警示等多举措,员工从“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重视”质量安全。活动后问卷调查显示,员工对“质量安全责任”的认知度从活动前的72%提升至96%,主动上报质量安全隐患的数量较活动前增加80%,形成了“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二)质量管控水平与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

 

针对排查出的质量问题,通过优化检验流程、规范工艺操作,核心产品一次合格率由活动前的92%提升至97.5%,产品外观瑕疵率从5%降至1.2%,客户质量投诉量较上月减少XX件,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8%,有效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

 

通过隐患排查与整改,消除了一批潜在安全风险,生产车间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率达92%,消防设施完好率、设备防护装置配备率均提升至100%。活动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员工安全操作规范执行率从85%提升至98%,为生产经营筑牢了安全屏障。

 

(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修订完善XX项制度、新增XX项流程,构建了“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改进”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同时,“月度例会”“三级排查”等机制的建立,推动质量安全管理从“活动式推进”转向“常态化运行”,为长期稳定的质量安全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现存主要问题

 

1. 部分基层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仍需深化:少数一线员工存在“经验主义”操作习惯,对新修订的质量标准、安全规范掌握不够扎实,在实操中偶有简化流程的现象。

2. 跨部门协同效率有待提升:质量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多部门联动(如原材料质量问题需采购部与质检部协同、设备安全问题需生产部与设备部配合),部分环节存在沟通滞后、责任界定模糊的情况,影响问题处置效率。

3. 质量安全数据化管理水平不足:目前质量安全数据仍以人工统计为主,缺乏系统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工具,难以通过数据趋势精准预判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有待加强。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1. 强化常态化培训与监督:将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员工年度培训计划,采用“岗位练兵+案例复盘”的方式,每月开展XX次针对性培训;同时,发挥班组“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行“班组日巡查”制度,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确保标准落地。

2.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质量安全问题跨部门处置的“责任清单”与“时间节点”,设立专项协调人,对涉及多部门的问题实行“首接负责、全程跟踪”;每月召开跨部门协调会,梳理协同难点,优化沟通流程,提升联动效率。

3. 推进质量安全管理数字化建设:计划引入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整改、数据统计的线上化管理,通过系统自动分析数据趋势,提前预警潜在风险,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精准度与效率。

 

五、总结与展望

 

本次质量安全月活动通过“宣传造势、排查整改、能力提升、制度完善”四轮驱动,有效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提升了全员质量安全素养,为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质量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下一步,我单位将以此次质量安全月为契机,持续巩固活动成果,将“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常态化管理、数字化赋能、全员化参与,推动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坚实的质量安全根基。

 

[总结单位/部门]

XX年XX月XX日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
https://m.gc5.com/gcaq/aqwz/1045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