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安全文明
  3. 内容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

 ISO9002标准在我国贯彻、执行已多年,近年来已有不少施工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一些施工企业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 质量体系的运行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施工质量管理还在老模式下徘徊,工序质量管制不严,过程管理不规范,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工程质量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质量通病屡禁不止,ISO9002质量保证标准未能真正贯彻。如何才能有效地搞好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监督、保证、提高工程质量水平?这在当前是施工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要谈了目前施工企业的质量现状,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现状 

    建筑企业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这些工程项目上,具体有如下表现: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弱点,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 

  (2)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 

  (3)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 

  (4)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质量好坏不管,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 

  (5)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 

  (6)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等等。

  2、分析

    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其有效性表现在企业管理、工程质量水平等企业行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素质的综合。一些建筑企业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仍不够好。 

  (1)施工队伍不稳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现场求市场、求发展,“质量第一”。然而,“质量第一”绝不是空泛的一个口号,而必须以“第一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从施工生产的第一线出发,严格按ISO9002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真正有所保证、有所提高。

    我们知道,每一个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出现几乎都是出在施工生产第一线的某个环节上,如,材料不合格、施工工序未得到有效控制等等。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探化,抓好“一线”质量管理其意义尤为重大。 

  “一线”受控如何与施工队伍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国家重点发展能源、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方针指引下,全国建筑业的形势一片繁荣。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在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建筑质量却不令人乐观,建筑市场的管理混乱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目前,施工队伍管理机制的弊病导致工人素质低下,也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之一。 

  (2)项目法施工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项目经理责任制还不健全。 

       3、对策 

  3.1建筑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贯标在现阶段对施工企业提高工程质量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三检制”,“三检制”不落实,质检员不抽检、不验收。特别是分项工程的评定工作,一定要用事实说话。对工程项目各施工系统之间的结合部要进行重点管理,重要部位工种的施工质量采取复查制,定员定时检查,定员定时复查。组织工序交接检查小组,由工种负责人、质检员、施工班(组)长参加检查,履行签字手续,作好书面记录和标识。避免信息反馈失实,质量失控。另一方面,对不合格的“三不放过”。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四个严格’,即‘严格要求,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坚持‘严’字当头,强调‘认真’二字,敢抓敢管,务求实效。

  3.2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推进ISO9004-1管理标准,在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上下功夫。

    说实在的,在针对旧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在确保质量体系的真正有效运行,并非易事。随着全社会对ISO9000族标准的宣贯,大家都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即认为只要贯标,取了证,企业就进行了质量管理。从一个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执行ISO9000族标准,应该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针对由于体制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也应花点精力去推进ISO9004-1了。众所周知,ISO9002是一个外部质量保证标准,而ISO9004则是一个内部管理标准。我们要真正做到“每个工程,每项服务,都让顾客满意”,只有内抓管理,从粗放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对其操作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施工工艺、测试手段、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与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做好验证记录。

  其次,对公司质量体系作财务考虑,即对质量体系活动作财务报告。我们知道,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在考虑风险、费用和利用的基础上使质量控制最佳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紧紧地围绕提高质量与经济效益这个核心问题而展开活动,向企业经营的目标不断靠拢。 

  第三、不可忽视营销质量。 

    施工项目部的营销职能主要是: 

  (1)在项目组织施工中传达甲方(业主)的所有要求,并加以贯彻; 

  (2)确认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标准施工。在认真履行了营销职能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顾客信息反馈。 

    为提高营销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施工企业可建立一个连续的信息监视和反馈系统,把业主对工程满意程序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说明、验证和报告,并采取改进的管理措施。

  第四,严格物资采购控制,提高采购质量 

    采购品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材料员应对材料进场作记录,定期交项目经理审核,并将试验结果及时提交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这里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委托的服务,如:材料性能试验和转包加工等,特别应杜绝联营方(劳务作业层)采购材料,这一但出于控制项目成本的考虑,更应从保证工程质量方面来考虑。

  第五、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建立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管理新机制 

    前面已说过,质量体系由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组成,建立适宜的组织对体系运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3深化改革,提高“一线”素质 

    要真正提高工程质量,首先应提高“一线”的工作质量。把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1)建立一个稳定的劳务基地,并严格按《合同法》规定,坚决杜绝分包,只允许使用劳务(包清工)。对固定的劳务基地,企业应按有关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特别是要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管理,对工程的关键、特殊工序实行重点控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从严选择、定期考核、择优汰劣,坚持在工程款中预留质量保证金,对劳务队伍的取费也要根据基施工质量情况进行浮动。 

    另外,项目在加强组建设的同时,将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渗透其中,使他们能够自加压力,在完成第一道工序后自觉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搞好成品保护,实现“三检制” 的第一轮循环,保存第一手记录资料。 

  (2)落实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技术交底。 

    技术部门应针对每个工种、每道工序组织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专业技术负责人的技术交底,专业技术员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工人的交底。工人入场前,项目部有效地对其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保障。交底一定要求实效,以工地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而不宜采取会议形成,象征性提一下,签个字就完了。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在落实质量责任制的具体做法上,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可签订施工责任合同,分工种(岗位)细化各项指标,突出以质量安全达标情况及成本降低率为奖罚兑现的主要依据,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3.4进行质量培训 

    发展质量,提高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增强施工技术力量,企业应用施工间隙组织“规范、标准”讲座,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质量培训。 

    其次,对各级员工进行贯标意识、观念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懂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对于整体质量保证水平的影响和重要性,真正按规范要求实施运作,按程序要求作好记录。 

  3.5深化改革,合力推进“项目法施工” 

    尽管以上说了这么多,但要质量水平及质量管理有一个质的突破,关键还得加强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建设,按项目法施工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推行项目法施工有利于公司把管理的基点真正放在项目上,使技术和管理的两个轮子紧紧围绕施工生产要素合理投入运转,以实现项目质量目标。同时,企业应赋予项目经理一定的权限,如:独立选择劳务队伍,并对组建后的项目经理一定的权限,如:独立选择劳务队全,并对组建后的项目班子成员及进入项目的劳务队伍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能有效地杜绝因上级指派的劳务队伍不能信任该项目工程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矛盾,但项目经理选择的劳务队伍必须是在企业登记注册的合格劳务作业队伍。 

    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前提下,项目部可积极推行项目工长全额承包,实行项目经理与各专业工长签订单项全额承包合同,将项目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的承包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将工程质量等指标按工作范围进行分解,细化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明确责、权、利、有效地将项目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 

  4、小结

    通过认证的施工企业,标准贯标在文件、资料管理上和按程序要求作记录的效果较明显,但在施工工序管理上效果并不较好。贯彻ISO9000族标准作为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施工企业应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深化改革,转变管理机制;从粗放型质量管理向集约化质量管理转变。这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抓质量来提高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达到用户满意、企业满意的目的。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
https://m.gc5.com/gczs/aqwm/1030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