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天才,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无论这个人对汽车多么在行,在有效时间内也不可能自己组装一辆合格的汽车。从无到有的过程包含无数个环节:设计、锻造、加工、热处理、组装、调试、电气设备……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用。
最具效率的办法是每个人只负责一个或几个生产环节,很多人组合起来,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厂采用分工协作流水化作业的结果,平构每6分钟就能组装1辆汽车,甚至比家庭主妇烤1块面包的时间都短,
显然,分工协作的前提必须建立在“拆分”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把一整套流程拆分为不同的环节,彼此相互联系,保证工作成果有效叠加。拆分是否科学,决定了整条生产线的效率。如果A环节需要三分钟为车门安装玻璃,而B环节需要一分钟把车门组装在车体上,那么,负责B环节的工人就不得不空置两分钟的时间等待A环节的工作成果。
同样,一项工作的执行效率,也与工作的步骤息息相关。假设装修房间包含以下几项家务劳动:
1.地板油漆
2.粉刷顶棚和墙面
3.周洗衣机清洗衣物
4.整理床铺、挂窗帘
5.细致清洁房间
6.调试水电设备
7.装饰电视背景墙
8.搬进、摆设家具
9.装饰墙角、门边框
如果按照以.上序号顺序来执行,结果就会一塌糊涂。刚刚油漆过的地板,由于后续粉剧墙面和顶棚而变得狼狈不堪。更可笑的是,在家具还没有搬进新房之前先安排了整理床铺的工作,本末倒置。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发生“乱序执行”这样荒唐的事情。
归根结底,是我们对一项工作的执行逻辑混乱所导致的。我们习惯于旧式农业化累加的工作方式,将一项工作粗暴地平均分为几个任务,然后想起什么就做什么,手头资源利于什么就执行什么,环节与环节之间磕磕绊绊,成果相互抵消。
正常人走路两只脚协作配合,才能走得又快又稳。如果左脚走右边的路。右脚走左边的路。或者左脚一个劲儿地向前迈,右脚被迫向前拖行,就走不好路,还有可能摔倒受伤。
走路的姿态是左右脚分工协作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一项工作正式执行之前,将其合理拆分为几个关键任务,并使得任务与任务之间协作配合起来,像精密仪器的齿轮一样彼此咬合,才能收获最优质的工作成果。
这也是关键路径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