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使用地勘报告,基础选型由自己定,而不能地勘报告建议什么基础型式就用什么型式,总的来说,结构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设计比地勘人员内行。 2016-06-01
-
柱、梁截面应合理:由位移、轴压比、配筋率等控制,梁大跨取大截面,小跨取小截面,连续跨梁截面宽度宜相同。柱截面应每隔3层左右收小一次,以节约投资, 2016-06-01
-
对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都有一些规定,高规的内容要多一些,且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规定(7.1.2条共8款) 2016-06-01
-
剪力墙应有边框:边框梁(或暗梁)、边框柱(抗震设计规范6.5.1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7.17条,高规8.2.2条)。不能只设几段剪力墙,就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了。 2016-06-01
-
施工质量等级宜为B级。当为C级时,折减系数0.8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3.2.1条、3.2.2条4款、4.1.4条) 2016-06-01
-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式、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与构造 2016-06-01
-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2016-06-01
-
在实际情况下,一般遵循刚性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的顺序来选择基础形式。当然,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只有在上述情况下不行时,才考虑运用桩基等深基础的形式,以避免过多的浪费。 2016-06-01
-
根据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受力特点和构造特点可将浅基础分为两大类: 2016-06-01
-
常用浅基础体型不大、结构简单,在计算单个基础时,一般既不遵循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变形协调条件,也不考虑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这种简化法也经常用于其它复杂基础的初步设计,称为常规设计。 2016-06-01
-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平面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016-06-01
-
不建地梁层——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部,与基础连接在起。这一种设计方法,基础梁能够有效拉结基础,可以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具有抵抗一定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而且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点位置明确,是传统的计算方法。 2016-06-01
-
建地梁层——基础梁设在室内地面附近;这种设计方法一般适用于基础埋置较深 2016-06-01
-
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2016-06-01
-
最高地下水位的高程、出现的年代,近几年的实际水位高程和随季节变化情况; 2016-06-01
-
超前小导管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技术是通过对整个开挖面向前钻孔安设注浆管,并注入浆液,达到超前加固围岩和止水的目的。该技术是软弱、松散围岩施工中防坍塌的常用辅助技术措施。 2016-06-01
-
基础拉梁作用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2016-06-01
-
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 2016-06-01
-
房屋结构中,连接地下基础部分与上面墙体建筑部分闭合的一圈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梁。 2016-06-01
-
单向板和双向板主要区别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