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力主要由楼盖传递,由横墙承担。在房屋中,楼盖与纵、横墙共同构成了房屋的空间刚度,房屋的空间刚度即由楼盖的类别以及纵、横墙的布置而定。 2018-10-23
-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2018-10-23
-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规定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018-10-23
-
抗震墙宜纵、横向相连;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墙板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框架柱;约束砌体抗震墙和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墙板应嵌砌于框架平面内。 2018-10-23
-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018-10-23
-
由于圈梁的约束,预制板散开以及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危险性大大减小了。使纵、横墙能保持一个整体的箱形结构,充分地发挥各片砖墙的平面内抗剪强度,有效地抵抗来自任何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018-10-23
-
结构的变形能力取决于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其连接的延性水平。规范对各类结构采取的抗震措施,基本上是提高各类结构构件的延性水平。 2018-10-23
-
抗震加固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以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为目标,确保加固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采用合理的抗震加固措施。 2018-10-23
-
水平地震作用的双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通常,可使结构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搞震能力。结构的抗震能力则是结构承载力及延性的综合反映。 2018-10-23
-
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对建筑进行合理的布置,大量地震灾害表明,平立面简单且对称的结构类型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因为该种结构建筑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映,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并且进行细部处理。 2018-10-23
-
建筑的抗震加固一直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施工人员责任的体现。那么房屋抗震加固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2018-10-23
-
抗震墙(核心筒)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梁柱框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也即,墙与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总和为120%的全部地震作用。板柱框架不考虑承受地震作用,但仍应按抗震构造。 2018-10-23
-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2018-10-23
-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坚硬而稳定的地基有利于抗震,松软、不均匀或易于产生液化的地基,则对抗震不利。 2018-10-23
-
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供大家参考! 2018-10-23
-
计算时,设墙为二四墙取普通砖容重18(一般用的是普通机制砖,取19)KN/平米,摸灰层取17(石灰沙浆,混合沙浆)KN/平米,这么一来,每平方墙面产生的荷载为:19*0.24+17*0.02*2=5.24 KN/平米 2018-10-23
-
楼板荷载基本上就是面层建筑装修+楼板自身重量+板底抹灰,一般如果没有垫层的话考虑50mm厚的建筑面层,下来荷载不超过1.1。 2018-10-23
-
在力学计算时,活荷载要转化为恒荷载来计算,动荷载也要转化为静荷载来计算。活荷载的转化要通过不同活荷载状态的分别计算来实现——以活荷载在结构中不同位置上的分布组合来实现,既最不利组合原理。 2018-10-23
-
风荷载也称风的动压力,是 空气流动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风荷载 与基本风压、地形、地面粗糙度、距离地面高度,及建筑体型等诸因素有关。 2018-10-23
-
基本风压值(MPa),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表D.4(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数值采用,按重现期50年,北京地区取0.00045MPa;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