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开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检查工人安全教育记录; 2. 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人员对现场环境踏勘摸查,对相邻建筑物的情况了解清楚,对估计有影响的地方作出记录、支护、观测的决定; 3. 督促施工方提交桩基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查,审查方案要点: (1) 施工方案应有承包单位负责人签字; (2) 施工方案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3) 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竣工日期的规定; (4) 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程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配套动用的要求,总承包、分承包单位编制的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 (5) 施工顺序的安排(包括压桩路线)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设计的要求; (6) 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供应是否均衡; (7) 对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条件(资金、施工图纸、施工场地、采供的物资等),承包单位在施工进度计划中所提出的供应时间和数量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有造成因建设单位违约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 4. 桩机进场施工,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桩位,组织甲方、设计、勘探单位、质监站等试桩,通过试桩确定本工程压桩的各项技术参数; 5. 对进场静压桩机的配重、压力进行见证复核,确定复压力、复压的形式和次数等有关要求,并办理确认手续; 6. 在拟建建筑物周围设置减振沟,防止桩机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