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凡用在工程上的钢筋、钢板等,均要有出厂合格证书,并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进口钢筋要做化学试验。本工程的钢筋因采用焊接和绑扎两种形式,因而对于焊接和绑扎使用的机具首先要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不能带病运转,并及时全数运进场,并盖好钢筋棚和钢筋库。钢筋在绑扎或焊接前应先除锈和清除油渍,调直钢筋。采用的主要工具有立式拔丝机、电动除锈机、钢筋调直机、手动GJY-16型液压切断机、GJ7-40型钢筋弯曲机及钢筋弯箍机,都应进行检查,备用。手工钢筋工具有锤头、手摇扳手、卡盘、板头、钢筋钩、带板口的小撬棍和螺旋型钢筋成型机,先应支好、支平、支牢钢筋加工操作台。对于现场钢筋绑扎和已焊接的刚型架等,均要求对照图纸校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图纸和料单相符。如有错漏,应予以纠正增补。准备绑扎用的绑丝应切成合理的长度,捆成小把备用。绑丝可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丝(铅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Ф12mm以下的钢筋。铁丝长度当钢筋直径为3-5mm时,要求长120mm;当钢筋直径为6-8mm时,铁丝切成130-150mm;当钢筋直径为10-12mm时,钢筋长度分别切成长度170、190mm;当钢筋直径为14-16mm时,绑丝长度分别为170、190、220、250mm四种。施工前准备好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卡。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根据保护层 钢筋冷拉前应对测力量和各项冷拉数据进行校验和复核。以确保冷拉质量;冷拉速度不易过快,待拉到规定长度或控制应力后,应稍停,然后再进行放松;钢筋长值的测量起点,以卷扬机或千斤顶拉筋钢筋时为准(约为冷拉应力的10%);预应力钢筋,应先对焊后冷拉;冷拉线两端必须装置防护设施;冷拉钢筋应在拉后7-15d后使用。钢筋加工前,应对油漆、漆污及用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钢筋除锈,一般可采用三个途径:一是在钢筋冷拉和调直过程中除锈,对大量钢筋除锈较为经济省力;二是用机械方法除锈,如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对钢筋的局部除锈较为方便;三是,采用手工除锈,即用砂纸、钢丝刷,喷砂和酸洗也可除锈。 钢筋调直,如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冷拔低碳钢丝和细钢筋时,根据钢筋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整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偏移程度。采用卷扬机调直时,其调直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不宜大于1%;如所使用的钢筋无弯钩、弯折要求时,调直冷拉率可适当放宽,Ⅰ级钢筋不大于6%,Ⅱ、Ⅲ级钢筋不大于2%;对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钢筋调直冷拉率不得大于1%,冷拉低碳钢丝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降低10-15%,使用前应加强检验,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使用。钢筋切断机的切断钢筋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同时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为±10mm。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现象时,要予以切除;如发现钢筋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出入时,应向技术员和设计部门反映,并提出设计处理方案。钢筋弯曲成型,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对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对于Ⅱ、Ⅲ级钢筋末 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其直径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在弯曲成型前,要在钢筋上对照图形和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时应 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时应增加0.5d(d为钢筋直径);划 焊缝应有足够的溶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点在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应熔合良好。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焊或搭接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搭接长度;焊缝高度h≥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0.7d,并不得小于10mm。钢筋与钢板接头采用搭接焊时,焊缝高度h≥0.35d,并不得小于6mm;焊缝宽度b≥0.5d,并不得小于8mm。坡口焊工艺的要求是钢筋坡口平顺,凹凸不平不得超过1.5mm,切口边缘不得有裂纹和较大的钝边、缺棱。钢筋坡口平焊时,V形坡口角度为55°-65°;坡口立焊时,坡口角度为,其中,下钢筋为0-10°,上钢筋为35°-45°,钢垫板长度为40-60mm,厚度为4-6mm,平焊时,钢垫板宽度为钢筋直径加10mm;立焊时,其宽度等于钢筋直径。钢筋根部间隙,平焊时为4-6mm;立焊时为3-5mm。最大间隙均不宜超过10mm。坡口焊施焊时,焊缝根部、坡口断面以及钢筋与钢垫之间均应熔合良好。为防止接头过热,采用几个接头轮流焊接。加强焊缝的宽度应超过V形坡口的边缘2-3mm;其高度也为2-3mm。如发现接头弧坑、未填满、气孔、咬边等缺陷始,应立即补焊。Ⅱ级钢筋接头冷却补焊时,需用氧乙炔焰预热。 采用钢筋绑扎形式时,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曲处。②受接区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③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④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段用铁丝绑扎牢固。⑤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当混凝土强度为C20时,Ⅰ级钢筋搭接长度35d,Ⅱ、Ⅲ级钢筋搭接长度分别为45d和55d;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时,Ⅰ级、Ⅱ级、Ⅲ级钢筋的搭接长度分别为30d、35d、45d。冷拔低碳钢丝,搭接长度为300mm。当Ⅱ、Ⅲ级钢筋直径d>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上述数据值增加5d采用。当螺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上述搭接长度数值减少5d采用,在任何情况下,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搭接长度应按普通混凝土钢筋搭接长度增加5d采用。冷拔低碳钢筋增加50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对于Ⅰ、Ⅱ级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应比C20的相应数值增加10d,有抗震要求 的框架梁的纵向钢筋应相应增加搭接长度,一级抗震相应增加10d,二级抗震相应增加5d。两条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长度,以钢筋的直径为准。 受拉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Ⅰ级钢筋搭接长度30d;C25混凝土Ⅰ级钢筋搭接长度为25d;≥C30Ⅰ级钢筋搭接长度为20d。冷拔低碳钢丝为250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对Ⅰ级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40d; 轻骨料混凝土应比普通混凝土钢筋搭接长度,相应增加5d,冷拔低碳钢丝增加50mm。有抗震要求时,一级抗震等级相应增加10d,二级抗震等级相应增加5d。在搭接接头区内箍筋间距,当搭接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筋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10d,且不应小于200mm。在绑扎复杂结构钢筋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要与模板工联系,共同研究支模和绑扎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对于钢筋网与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①钢筋网与钢筋骨架的分段(块)应根据结构配筋特点及起重和运输能力而定。一般钢筋网的分块面积为6-20m2为宜;钢筋骨架的分段长度以6-12 m为宜。②钢筋网与钢筋骨架,为防止在运输中和安装时发生歪斜变形,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可以用斜撑加固。③钢筋网与钢筋骨架的吊点,应根据其尺寸、重量及刚度而定。宽度大于1m的水平钢筋网宜采用四点起吊,跨度小于6m的钢筋骨架宜采用两点起吊;跨度大,刚度差的钢筋骨架宜采用横吊梁(铁扁担)四点起吊。为防止吊点处钢筋受力变形,可采用兜底吊或加短钢筋。④钢筋网与钢筋骨架的交接处做法与钢筋的现场绑扎相同。 (4)成品保护。已绑扎成型的网和骨架,用垫木垫起以防锈蚀,并放入棚中防雨淋。吊装中应精心护理,合理吊装,减少碰撞,平稳安装定位;定位后的骨架和网均不得在钢筋上来回行走和送料;支模时要爱护骨架以防歪斜;浇筑混凝土时,工人不能站在上面乱跳,以防变形。 (5)质量标准。钢筋网片、骨架和绑扎和焊接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①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扎扣数的20%,且不宜集中。②焊接。骨架无漏焊无开焊,钢筋网片漏焊、开焊不超过焊点总数的4%,且不宜集中,板伸入支座范围内的焊点无偏焊无开焊。弯曲的朝向正确,搭接长度均不小于规定值的95%。点焊的焊点要求是无裂纹、无多孔缺陷、无明显烧伤,对焊接头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5mm,无横裂纹。电弧焊接头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宽度不小于0.1d,长度不小于0.5d。无较大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帮条焊、搭接焊应在长度2d的焊缝表面上;坡口焊、溶槽帮条焊在全部焊缝上;气孔、夹渣均不多于2处,且每处面积不大于60m2。预埋件和钢筋焊接处,不能出现直径大于1.5mm的气孔或夹渣,每件不超过3个。 (6)安全措施。电动机具由专人操作,保养及时,不带病运转,要求防护设施完整、有效。电焊时,要注意防火且戴焊镜、焊工手套和穿工作服。吊装成型钢风和骨架时要求吊点设置合理,吊装安全;安装就位时,要求架板平稳、牢固;充分利用“三件宝”;脚手架检查后才能使用,封好板头,扎牢栏水和方杆;马凳要坚固,支牢。安装中应注意脚下不平和防 防急措施。允许偏差项目要求是网的长度、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网眼尺寸焊接的允许偏差为±10mm,绑扎时允许偏差为±20mm。骨架的宽度和高度允许偏差为±5 mm,骨架的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受力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排距允许偏差为±5mm;箍筋、构造筋间距焊接允许偏差为±10mm,绑扎允许偏差为±20mm;钢筋弯起点位移允许偏差为20mm;焊接预埋件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水平高差允许偏差为+3、-0;受力筋保护层基础允许偏差为±10mm,梁、柱允许偏差为±5 mm,墙、板允许偏差为±3mm。 (7)技术资料。钢筋分项,是个重要分项,尤其钢材的合格证要齐全,复印件或抄件要有抄件人签字,并注明原件存放地点和加盖公章(红印章),对于有的钢筋,逐一要做试验,并要求达到设计要求。进口钢筋要加作化学试验。试验不合格的钢筋要取双倍钢筋去做复核,合格时方可使用;不合格时,要有甲方签字证明。焊接钢筋,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并要有焊接试验报告,未焊接的钢筋,要有甲方出据的证明。焊工要有近两年内劳动局颁发的证书。焊接用的焊条、焊剂,要有出厂合格证,需要烘焙的要做烘焙记录。班组自检记录和施工日志要天天有记录;质量验收记录应及时填写。该项工程的整理资料要求及时、准确、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