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商品房常见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影响建筑物的观感及正常使用功能,给用户带来恐惧和烦恼;从而投诉、纠纷、索赔现象时有发生。重视楼板裂缝的综合防治,杜绝质量和结构安全隐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住宅,楼板,裂缝,成因,防治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商品房常见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给用户带来恐惧和烦恼;从而投诉、纠纷、索赔现象时有发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超载使用、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设计失误、施工材料差、施工方法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分析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
  1.板表面收缩裂缝
  在楼板表面出现不规则龟裂形状的裂缝,多发生在现浇板浇筑后的前期,约在混凝土浇筑成型终凝后2h至7d。
  成因分析:混凝土结硬过程的前期,产生大量水化热,强度增长快,混凝土水灰比大及养护不良,快速失水,收缩变形过大。在支承板的四角处,如果板的边缘受到约束,则出现与板边呈450的一系列平行裂缝。由于板收缩变形过大,而板角附近的梁、墙相对刚度大,约束了板的自由收缩,从而形成斜裂缝。
  防治措施: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掺加适量减水剂降低单位用水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加强保温保湿养护。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选有利于抗拉性能高的混凝土级配,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
  2.沿板支座纵向裂缝
  在混凝土板支座表面出现沿支座长度方向的纵向裂缝。
  成因分析: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板支座负钢筋数量不足,各工种交叉作业,将负钢筋踩踏下没有修复纠正,使板的负筋不能有效抵抗支座负弯矩的作用。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赶进度,在混凝土早期强度还较低时,过早上料堆砖,进行下一道工序,使其产生过大变形,在跨中产生开裂的同时,在板支座上表面还出现纵向裂缝。而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规定“在已浇筑的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现实情况多是第一天浇筑混凝土,第二天即开始砌筑施工,而且施工荷载严重超标,养护也随即停止。
  防治措施: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捣制工作,严禁在现浇混凝土过程中乱踩踏,确保板支座负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严格控制现浇板拆模时间,在拆模之前应检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拆模。
  3.施工缝及沿埋设电线套管分布裂缝
  施工缝多是接搓处理不细,致使新旧混凝土衔接不紧密,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收缩产生裂缝。在使用PVC管代替钢管埋设在其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底,产生沿电线套管埋设方向的分布裂缝,裂缝一般较短且与管长方向大体垂直,缝间隔较为均匀。
  成因分析:PVC管与混凝土的粘接效果较差且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一致。
  防治措施:施工缝施工时应清扫干净、湿润,洒同混凝土标号一致的素浆一道,增强混凝土的粘合力。PVC管的位置设置在混凝土板底层钢筋网之上,上部负钢筋之下,尽量平行于板支座和短边方向。施工时应沿PVC管位置上下埋设400mm宽钢筋网片,提高埋设管附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二、建筑设计对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单位必须认真执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规范的有关规定,采取以下设计技术措施,防治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必须严格执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关于砌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作保障时,伸缩缝间距不得超越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住宅建筑平面较为复杂或因工程需要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间距时,宜选用相应的结构计算软件进行混凝土楼板的温度应力分析,确定温度应力集中的部位,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现浇板厚度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最小厚度的要求;跨度较大现浇楼板厚度的确定,应考虑到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的计算值应符合规范要求;有经验者可适当增加板厚,以提高其刚度,增强混凝土现浇板的抗裂能力。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应按不出现裂缝设计。
  3、外墙设计必须符合节能要求,且墙体宽度≥300mm时,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15条的要求,在外墙内侧设置混凝土圈梁,减少温度对混凝土圈梁及混凝土现浇板的影响,从而避免由于温度影响导致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
  4、混凝土现浇板宜采用直径小而间距密的配筋方式,尽量使用变形钢筋,提高钢筋的握裹力,增强混凝土现浇板的抗裂能力。楼板配筋时,应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墙阳角处应增设放射性钢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屋面板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5、各类预留管线应尽量在圈梁及墙体内敷设。必须在楼板内敷设的管线,应尽量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布设。现浇板中预埋管线应避免集中布置,预埋管径较粗时(应≤1/4板厚),管线必须设置在板厚中心位置;管线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确需交叉时应采用布置线盒的方法处理,预埋管线处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
  6、住宅的建筑平面设计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特殊条件下应采取在不规则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或暗梁的方法进行处理。屋面板应设置保温、隔热层,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材料的参数进行热工计算,然后确定其厚度。刚性屋面防水层应按规范要求及屋面节点设计详图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防水材料。
  三、施工因素对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1、由于目前住宅建筑施工进度过快,楼板混凝土疏于养护,致使在现浇板内形成较大收缩应力,是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科学组织施工,是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主要措施。
  2、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施工前,应采集现场的砂、石子、水泥等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做好调整试配工作。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3、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振捣密实,且不得漏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浇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4、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5、楼板的弹性变形和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任意踩踏钢筋,导致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6、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法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差,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对于出现裂缝的混凝土楼板,应正确分析成因,区别对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施工管理者,只有时刻绷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条神经,树立“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认真按照科学建设程序,精心组织施工,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https://m.gc5.com/jggc/lilun/1027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