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建筑物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板出现裂缝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但影响了美观,使住户产生心理上不安,这种裂缝会引起购买商品房的顾客的担心,不但影响了使用功能和建筑物的观感,还会给房产商带来销售和单价的损失,增加了施工单位对建筑物的装饰工程的保修及返修的成本,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预防与减少裂缝是唯一的方法。现就框架梁、柱与墙之间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与缩小的的措施。
关键词:框架梁 柱 墙体 裂缝
1 裂缝形成的主要部位及特征
(1)大部分的商品房都采用框架结构,而框架结构中最大的通病是墙体与框架梁、柱之间的裂缝,以及由于温差的产生的墙体裂缝,而且时间的延长会更明显。裂缝一般出现在墙与柱的界面,墙体长度大于3米的墙面,呈现中间大,两头稍小的状态;而在墙体高度大于4.5米左右的墙体,裂缝一般会出现两条竖向类似、平行的,相隔约1.3~1.7米,位于墙体的中间,墙体的上部和下部延长,所以,在设计方面,设计施工图时都会采用在等于或大于4.5米的墙体的中间,加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作用是减少墙体的高度,阻碍裂缝的形成。墙与梁之间裂缝多形成在墙与梁之间,呈现水平状,主要常见是框架墙的外围,室内间墙出现较少。
(2)框架结构的墙体及天花大部分采用混合砂浆抹灰,墙体按1:1:6的水泥混合砂浆,天花按1:2:8的水泥混合砂浆,出现的裂纹多为连续形式,呈现六角形或不规则的圆形。
2 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2.1墙与柱之间竖向的裂缝的形成主要原因
墙与柱之间的砂浆无填实,或间缝过大;砌体的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不得低于M5;砌筑时砂浆的饱满度未达到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砌筑材料的含水量不适当,水量过多与过少都不适宜;墙体的拉结钢筋不按规范要求设置;预制构件的变形大。
2.2 墙与梁之间的水平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梁是钢筋混凝土材料,而砌体材料是烧结普通砖,墙体与梁的材料不相同,产生砌块与混凝土之间的收缩不同步,形成裂缝的重要原因;砖墙体与混凝土之间的结构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不同;外墙与内墙存在一定的温差。
2.3 石灰未熟化而形成的爆裂的主要原因
采用的石灰的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CaCO3)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石灰石),石灰石是经过煅烧温度900℃以上至1000℃成为生石灰,因石灰原料中常含有一些碳酸镁成分,所以经煅烧生成的生石灰中,也相应含有氧化镁(MgO)成分,氧化镁容易引起开裂,按照我国建材行业标准JC/T479-92《建筑生石灰》规定, MgO含量>5%时,称为镁质生石灰,生石灰加水后放出大量的热,这时为石灰熟化过程,其体积膨胀2~2.5倍。生石灰中常含有过火石灰,熟化很慢,当石灰已经硬化,其中过火颗粒才开始熟化(熟化大的如绿豆,小的像芝麻)。现时,灰膏的熟化过程均由供应商进行,施工单位采购时未进行现场的熟化过程控制, 往往导致室内抹灰时的石灰因熟化不良,而产生爆裂,部分不法的供应商甚至加入外加粉剂,使用灰膏提早进场使用,严重损坏了石灰膏本身的胶粘性,可发现,砂浆已加入比配合份量过多的水泥,但从抹灰完成的墙面中取出部份的抹灰层,可见得松散,无粘结,用力一抓,即成粉沫。
3 控制和减少裂缝的方法
3.1 控制石灰熟化的胶粘性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应在储灰池中“陈伏”两周才使用,“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留有一层水,与空气隔绝,以免石灰碳化。目前施工现场向生石灰加工场购进熟石灰膏的较普通,一般加工场采用机械将生石灰打烂才放水熟化,当过滤不良及熟化时间短,对石灰膏使用的质量也有影响,同时施工现场熟化多数也是堆灰熟化,比用储灰池熟化石灰的胶粘性稍逊一筹,施工现场有条件的还是用储灰池将生石灰熟化为好,在熟化时一定要按规程操作。
3.2抹灰前用水冲洗砖墙的灰尘和湿润
石灰在硬化后的强度不高,因此为提高强度,抹灰砂浆加入水泥增加抹灰层的强度。抹灰砂浆在硬化过程中,要蒸发大量水分,如被砖墙快速吸收水分,就容易产生离壳,抹灰前没有用水冲洗砖墙的灰尘和湿润,引起抹灰砂浆体积收缩,易出现空鼓及湿度干缩裂缝。
3.3 建议抹灰砂浆中加入麻丝,以抵抗收缩开裂
抹灰砂浆只有强度,拉应力很弱,除砌筑工艺因素影响外,抹灰砂浆也受环境气候影响,加上工期短及操作原因难以避免抹砂砂浆不出现裂缝,如果抹25平方面积的砂浆中加入一两麻丝(可采用乱麻丝)。能减少甚至会控制抹灰层的开裂。麻丝宜剪成长度为3~4公分长,松散掺入砂浆中搅拌,可解决抹灰砂浆开裂。经现场试验,使用砂浆中加入麻丝后,墙体的抹灰层裂缝减少了60-70%,可见麻丝在抹灰中的抗裂作用明显。
4 根据实践经验,主要从材料、施工工艺、内墙抹灰方法、作业条件、检查质量五方面控制
4.1 砌筑材料方面
严格控制砌块的质量,对于刚出窖的砌块其存放时间不得少于14天,才能上墙砌筑,在正式砌筑前按要求取样试验,做到先试验合格后使用,必须达到MU10强度等级,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实践证明控制砌块的含水量对防止和减少墙体产生的裂缝有较大的作用,砌块的渗透深度为8~10厘米为佳,不宜过深过浅,方法是在抹灰前一天浇一次水,在12小时前再浇一次,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这样就可以控制砌块的含水量,砌筑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低于M5,砂浆的沉入度控制在5~7厘米。
4.2 施工工艺方面
采用正确砌筑方法,合理控制砌筑周期,为了减少砂浆在砌筑后变形收缩和顶部振动引起下部松动,每昼夜只许砌筑800~1200㎜,且墙顶最上一层砖,待下部砌体相对收缩后(约4~6天)再砌筑,并要求斜砌顶实不留空隙,如有缝隙采用细石砼或水泥砂浆灌满,保证砂浆饱满度,为了避免出现裂缝,砌体的水平缝应平直,砂浆的饱满度应大于80%,柱与墙间的竖缝采用采用加浆或灌浆的方法,使其饱满其它竖缝也不能出现瞎缝和透明缝,正确留置墙体拉结筋,拉结筋的保护层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正确处理梁、柱与墙的接缝处,待墙体的干缩相对稳定后,在接缝处增设钢丝网,要求大于300㎜宽,采用梅花式固定,以防止和减少裂缝,严格执行施工顺序,顶层砌筑应在屋面防水层、隔热层做完后,再进行施工,内外墙抹灰宜等墙体充分干缩变形后进行,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做好计划工作,水电暧专业要与土建同步进行,并确保预埋件与墙体整体性。
4.3 内墙抹灰作业条件
屋面防水或上层楼面面层已经完成,不渗不漏。主体结构均已检查合格、门窗和楼层预埋件及各种管道套管已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高级抹灰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中级和普通抹灰环境温度不应低于0℃。操作的工艺流程:浇水湿润基层-找规矩、做灰饼-设置标筋-阳角做护角-抹底层、中层灰-抹窗台板、踢脚板(或墙裙)-抹面层灰-清理。
4.4 操作方法
(1)清理基层、浇水湿润,清扫墙面上灰污物,检查门窗洞口位置尺寸,打凿补平墙面,浇水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时,应用錾子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
(2)找规矩,做灰饼:中级和普通抹灰先用托线板和靠尺检查整个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根据检查结果即可确定灰饼的厚度。做灰饼的方法:在墙面距地面1.5米左右的高度,距墙面两边阴角100~200㎜处,用1:3水泥砂浆各做一个50×50㎜的灰饼,然后用托线板或线锤在此灰饼面挂垂直,在墙面的上下各补做两个灰饼,灰饼距顶棚及地面的高度150~200㎜左右,再用钉子钉在左右灰饼两头墙缝里,用小线栓在钉子上拉横线,沿线每卫星1.2~1.5米补做灰饼。
(3)抹标筋(冲筋):灰饼做好稍干后,用砂浆上、中、下灰饼间抹垂直标筋,宽度与厚度均与灰饼相同。标筋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横向水平抹标筋,此灰饼的做法与垂直标筋相同,横向水平筋上下应垂直在同一平面内,通过阴角时,采用3米长带垂球的阴角尺上下搓动,直至上下两条标筋带成相同阴角,阳角采用3米长阳角尺合在阴角上搓动,使阳角处标筋带厚薄一致,相互垂直。水平横向标筋在阴阳角处已成垂直角度,大面积粉刷时不会出现扭曲不直的现象,同时,水平标筋通过门窗框,框面与墙面有标筋控制,不会出现接合不平,或裂缝的现象。
(4)做护角:在室内的门窗洞口及墙面、柱子的阳角处应做护角,护角用1:2水泥砂浆,砂浆收水稍干后用捋角器抹成小圆角,护角高度一般不小于2米,每侧宽度不小于50㎜,抹窗台板、踢脚线(或墙裙)时,窗台板应用1:3水泥砂浆抹底层,表面划毛,隔1天后用素水泥浆刷一道,再用1:2.5水泥砂浆抹面层,面层要原浆压光,上口做成小圆角,下口要求平直,不得有毛刺,浇水养护4天,抹踢脚板(或墙裙)时,按设计要求弹出上口水平线,用1:3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抹底层,隔1天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层,面层应原浆压光,比墙面的抹灰层突出3~5㎜,上口切齐,压实抹平。避免由于压实度不足够出现裂纹的现象。
(5)抹面层灰:待中层灰有6~7成干时,即可抹面层灰,面层如采用石灰膏抹面时,应在石膏灰浆内掺缓凝剂,其掺量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时间控制在15~20min内凝结,墙面如做油漆时,面层灰内不得掺入食盐或氯化钙,抹麻刀石灰时,其厚度控制在3㎜内,抹纸筋石灰、石膏灰时,厚度应控制在2㎜内。操作应从阴角处开始,最好两人同时操作,一人在前上面灰,另一人紧跟在后找平整,并用毛刷蘸水将门窗圆角等处清理干净。抹石膏面层时,应分两遍连续进行,第一遍应抹在干燥的中层面上,石膏灰不得涂抹在水泥砂浆中层面,同一抹灰面不得有接槎缝。
(6)清理:抹灰工作完毕后,应将粘在门窗框、墙面的灰浆及落地灰及时清除,打扫干净。
4.5 质量检查方面
当墙体施工完一个阶段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墙体进行的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必须按照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认真分析,严格处理,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 结束语
以上是砌筑阶段及抹灰阶段的对裂缝的预防及减少措施,强调材料选用合理性以及施工方法的运用,在施工实践中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控制,对预防框架梁、柱与墙之间的裂缝有显著的效果,而且符合实际情况,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