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控制方法探究

【摘 要】为提升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本文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控制裂缝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常见结构,混凝土是施工中的重要材料。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耐久力与承载力均可能遭受一定的破坏,造成建筑表面出现裂缝,影响建筑质量,拖延施工进度。由此,下文分析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原因,并对控制裂缝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混凝土属于一种脆性材料,其本身抗拉能力十分低,在混凝土施工与应用的过程中,如出现温度、湿度变化,或地基沉降等问题,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在本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设计因素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缺乏计算或漏算,设计结构受力情况与实际受力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混凝土配筋计算失误、结构设计刚度不足等,都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 

  (二)材料因素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会导致产生混凝土裂缝,尤其是水泥型号的选择,水泥型号的应用,需要根据施工温度、湿度与施工部位的不同,科学选择不同型号水泥。在砂石集料应用上,应严格控制其级配及粒径,保证含泥量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混凝土材料应用存在着质量问题,会导致结构裂缝产生[1]。 

  (三)地基不均匀沉降 

  沉降裂缝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 

  (四)施工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随着水分蒸发、混凝土干缩,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搅拌工艺、运输、浇筑与振捣,一旦某一个环节或多个环节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都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模板构造不合理,或出现模板支持刚度不足,过早拆模等,都可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出现碰撞移位现象,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如振捣不充分,出现漏振现象等,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均,导致裂缝产生;完成混凝土浇筑后,缺乏有效养护,或养护时间不够,均可能会引起裂缝产生[2]。 

  (五)结构受荷因素 

  施工超载、早期受震、施工不当等,均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受荷裂缝。结构受荷裂缝最为常见的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构件,在一定荷载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程度裂缝。 

  (六)湿度变形裂缝与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其体积出现收缩,在收缩作用影响下,混凝土构件内部出现拉应力,早期混凝土其强度较低,收缩值最大。如在早期缺乏对混凝土构件的有效养护,十分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七)徐变裂缝 

  徐变变形指的是除瞬时弹性变形以外,变形值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的一种变形现象。如受弯构件,在徐变变形影响下,其变形值可以增长到原来变形值的3倍左右;变形量增加并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产生裂缝。除了以上几点以外,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施工缝设置不合理、后期施工扰动等,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方法 

  (一)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混凝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上,应充分保证其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在选择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收缩量偏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用量,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水泥性能及各项指标进行检验,禁止应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在集料应用中,针对细骨料,需要严格控制其含泥量,粗集料应为质地坚硬的石料,保证其级配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孔隙率,保证集料中不含有害物质等杂质;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如应用减水剂,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 

  (二)优化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整体性能,影响着混凝土施工的经济性[3]。水化热较大引起温度裂缝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重要成因,降低水化热,可以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入手,降低水灰比,明确水泥用量与水用量,避免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 

  (三)配筋设计 

  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合理进行混凝土钢筋配置工作,在进行钢筋配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钢筋品种、钢筋规格以及钢筋数量,对构件性能进行评估;按照施工图纸,确定钢筋配置位置,避免出现钢筋错位等现象,减少混凝土开裂。 

  (四)模板施工 

  在混凝土模板施工中,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保持模板及基层充分湿润;模板设计与制作合理,保证模板拥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位移或变形,导致混凝土裂缝;合理控制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增长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作业,并按照规定次序进行拆模作业[4]。 

  (五)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合理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混凝土振捣时间为40s,保证振捣均匀,避免出现过振或漏振等现象。在混凝土初凝前后时间,应采取二次振捣作业及二次抹面技术,通过二次振捣,将混凝土内部中水分及气泡等排除,尤其是针对泌水性较大的混凝土,其浇筑作业应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振捣作业,从而避免因沉降收缩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对于水泥用量较大的混凝土,在其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需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5]。为进行温差控制,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预埋测温设备,如水银温度计等;如温差较大,需采取通风排热,埋设散热孔等措施进行降温,从而减少温度裂缝产生。 

  (六)做好养护措施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并在混凝土没有完全干燥之前,采取覆盖措施,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应在7d以上;如在混凝土施工中掺有缓凝剂等化学添加剂,则在其养护时间应延长到14d以上。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其内部温度进行测量,避免内外温差较大。 

  三、结语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裂缝的出现与发展,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及综合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需要研究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本文中,从设计因素、材料因素、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因素、结构受荷因素、湿度变形裂缝与温度裂缝、徐变裂缝等方面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混凝土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裂缝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实现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干琦.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原因与控制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1,36(08):135. 

  [2]倪静函.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41(22):124. 

  [3]张广辉.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58. 

  [4]刘少鹏.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9(16):76-78. 

  [5]孙靖宇,孟昭飞.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判定与控制刍议[J].才智,2011,24(07):40.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控制方法探究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3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