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 用于植筋的钢筋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不得使用光圆钢筋和锚入部位无螺纹的螺杆。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填充墙植筋拉拔试验的检验值为6.0kN(基于HPB235钢筋计算),未明确禁止光圆钢筋。 但该规范仅规定检测标准,未对钢筋类型做限制,因此存在争议。 具体规定: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钢筋,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应为6.0kN。抽检钢筋在检验值作用下应基材无裂缝、钢筋无滑移宏观裂损现象;持荷2min期间荷载值降低不大于5%。不论何种钢筋均按6KN标准进行检测,未采用后锚固的要求。 JGJ 145(后锚固规程) 是专门针对植筋技术的规范,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强制性。 GB 50203(砌体验收规范) 是通用验收标准,未细化材料要求,不能覆盖JGJ 145的规定。 设计文件 若未明确允许光圆钢筋,则应默认执行JGJ 145的要求(即必须采用带肋钢筋)。 关键问题: 监理、质监单位通常依据JGJ 145-2013禁止光圆钢筋植筋。 设计单位若无特殊说明,应默认执行JGJ 145的规定。 需满足以下条件: 设计文件明确允许(如注明“采用HPB300钢筋植筋”)。 拉拔试验合格(≥6kN,并按规范抽样检测)。 采取增强措施(如增加植筋深度、采用特殊胶粘剂等)。 但仍存在风险:在抗震或动荷载下,光圆钢筋的锚固性能仍可能不足。 植筋深度需同时满足规范计算值和构造要求,具体如下: 简化取值(常用情况): 填充墙拉结筋: 植筋深度 ≥10d 且 ≥100mm; 抗震设防时宜适当加深(如增加20%)。 构造柱、水平系梁植筋:深度 ≥15d。 非抗震:取 10d 或 100mm(两者较大值); 抗震:取 12d~15d,并满足拉拔试验要求; 混凝土基材强度较低时(如C20),需增加深度20%~30%。 钢筋类型:禁用光圆钢筋(除非设计书面认可),优先采用HRB400带肋钢筋。 植筋深度: 通用值:≥10d 且 ≥100mm(例:6mm钢筋取100mm,8mm钢筋取120mm); 抗震或高要求时:≥15d,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 检测要求:按GB 50203进行拉拔试验(抽检1‰且≥5根),荷载≥6.0kN且无滑移。 1. 主要规范依据
(1)禁止使用光圆钢筋的规范
第3.4.1条 明确规定:
理由:光圆钢筋表面光滑,与植筋胶的粘结力较弱,易发生滑移,影响锚固可靠性,尤其在抗震情况下可能失效。(2)允许按拉拔试验验收的规范
第9.2.3条 规定:
2. 争议点分析
✅ 如果仅按GB 50203做拉拔试验(6kN),光圆钢筋可能合格,但不满足JGJ 145的粘结性能要求。
❌ 在抗震或长期荷载下,光圆钢筋植筋可能因滑移导致拉结失效,存在安全隐患。3. 实际工程中的处理方式
(1)一般情况下:必须使用带肋钢筋(HRB400等)
(2)特殊情况:若设计允许使用光圆钢筋
4.填充墙拉结筋植筋深度如何确定?
2. 构造要求(GB 50203-2011)
3. 实际工程建议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