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22G101图集:悬臂梁和加腋梁钢筋识图与计算

悬臂梁钢筋算法

1.纯悬臂梁,直接锚固和依附于柱的梁(图 5-104) .

1.png

(1)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时: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支座宽 hc 一保护层厚度+15d +悬挑长度 L-保护层厚度+12d-2x 弯曲调整值(至少两根角筋,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 1/2,其余纵筋弯下,弯起钢筋角度同吊筋,末端长 10d,当上部钢筋为一排,且 l <4hb(hb 为梁根部高)时,上部钢筋可不做弯起钢筋,全部伸至悬挑外端,向下弯折 12d。

上部第一排弯起钢筋长度=支座宽 hc-保护层厚度+15d+悬挑长度 L-保护层厚度+0. 414 x(梁弯起部位高 h 一 2x 保护层厚度 C)-钢筋弯曲调整值(弯起角度为 45 度)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支座宽 hc 一保护层厚度+15d+0.75 x 悬挑长度 L+0.414x(梁弯起部位高 h-2x 保护层厚度 C)+10d-钢筋弯曲调整值(弯起角度为 45度)

下部纵筋长度=悬挑长度 l-保护层厚度+15d

(2)当支座满足直锚时: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二 max[la,(0.5hc +5d)」+悬挑长度 L-保护层厚度+12d-钢筋弯曲调整值当 l≥4hb 时,上部第一排中间纵筋设置为弯起钢筋。

上部第一排弯起钢筋长度=max [la, (0.5hc +5d)]+悬挑长度 l 一保护层厚度+0. 414 x(梁弯起部位高一 2x 保护层厚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弯起角度为 45度)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max [ [la, (0.5hc +5d)]+0. 75 x 悬挑长度 L+

0.414x(梁弯起部位高 h-2x 保护层厚度 C)+10d-钢筋弯曲调整值(弯起角度为 45度)

下部纵筋长度=悬挑长度 L-保护层厚度+15d

2. 当悬臂梁与梁相连,这种梁也称为外伸悬臂梁

1)支座两边面底均相平时,通长面筋延伸到悬臂端,节点做法同纯悬臂梁;

2)支座两边高低差/(支座宽-50)≤1/6 时,通长面筋能通侧通(实际施工经验: 钢筋直径≤20 能通,大于 20 时现场弯起比较困难,可参照下面第 3 条)

节点做法同纯悬臂梁;

3)支座两边高低差/(支座宽-50)>1/6 时,中间楼层节点做法同纯悬臂梁;

4)支座两边高低差≤1/3 非悬臂端梁高时,高端梁纵筋伸至对边向下弯锚长度≥lae 且伸至梁底,(其直锚段长度还应≥0.6lab),其余节点做法同纯悬臂梁。本条用于屋面,支座为梁时也可用于中间层。

5)悬臂梁端部附加箍筋: 悬臂梁端部连续梁外侧 50 处布置第一道,间距50,布置宽度:端部连续梁宽+悬臂梁端高度-连续梁高度。

 

加腋梁钢筋算法

2.png

水平加腋

3.png

竖向加腋

1.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由设计标注,设计未标注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仅设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面纵向构造筋;梁竖向加腋构造适用于加腋部分参与框架梁计算,配筋由设计标注,若设计无标注时,斜向纵筋同框架梁下部第一排纵筋;其箍筋规格及肢距与梁端部箍筋相同。

上部纵筋与负筋同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通跨净长 Ln-2 xc, +2 xLaE(la)

2.一级抗震时箍筋根数=2x〔(2 x hb)/加密区间距〕+(Ln-4hb-2x c1)/非加密区间距-1

3.二、三级抗震时箍筋根数=2x〔(1.5xhb)/加密区间距〕+(ln-3hb-2x

C1)/非加密区间距-1

4.加腋区箍筋根数=( c1-50)/箍筋加密区间距+1

4.png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22G101图集:悬臂梁和加腋梁钢筋识图与计算
https://m.gc5.com/jggc/lilun/1045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