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加大截面法用于梁底加固时: 1. 当梁不承受扭转作用时,新加截面采用的U形箍筋、封闭箍筋可不与原梁箍筋焊接。 2. 当考虑扭转作用时,可在梁两侧面竖向粘贴钢板,钢板在旧混凝土梁侧面的高度不小于400mm,在新混凝土侧面的高度宜与新增部分的高度一样,钢板面积及间距由计算确定。 3. 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处理除需满足本措施第11.2.3条要求外,尚需沿着梁长方向进行界面植筋,钢筋植入深度不小于20d,直径d不宜小于10mm,纵横向间距不超过200mm,钢筋在新浇筑混凝土总锚固长度不宜小于20d。如图11.2.5所示。 【说明】: (1)新加箍筋采用与原箍筋焊接会存在难以准确确认箍筋位置,需要凿除的范围较广以至修复范围较大的问题;另外,新增箍筋与原有箍筋焊接后,可能会导致保护层厚度加大。 (2)扭转作用时,外围钢板作用明显,应保证钢板的锚固长度,有条件时也可增加固定钢板的锚栓数量。 (3) 当斜裂缝穿过新旧混凝土界面时,新增界面钢筋会发生作用,只要确保有足够锚固长度,新旧混凝土就能共同工作,界面钢筋就能参与抗剪。 11.2.3 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处理可采取清除混凝土表层,露出坚实混凝土骨料的方式;也可采用小工具在旧混凝土表面凿出深度为3mm、每平方米600~800个均匀麻点的方式;不建议采用界面剂。 【说明】:混凝土清除表层的界面处理,与界面凿毛相比,容易识别,既能增加界面抗剪能力,也能提高延性。当采用涂抹界面剂时,比较难控制混凝土入模时间,随时间增长,界面剂作用也会逐渐减弱,所以应慎用界面剂。 2、当加大截面法用于梁侧加固时: 1. 当梁不承受扭转作用时,新加截面采用的U形箍筋、封闭箍筋可不与原梁箍筋焊接。 2. 当考虑扭转作用时,且新加部分与旧梁按整截面刚度考虑时,新加部分的上下水平箍筋应植人原结构,植人深度应满足钢筋错固长度要求;当新加部分与旧梁按各自截面刚度考虑时,新加部分的箍筋应为封闭箍筋。 3. 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处理除需满足本措施第11.2.3条要求外,尚需沿着梁长方向的梁高范围内进行植筋,钢筋植入深度不小于10d,直径d不宜小于10mm,纵横向间距不超过200mm,钢筋在新浇筑混凝土总锚固长度不小于20d。如图11.2.6所示。 3、当新加梁截面不含楼板时,梁顶与楼板之间可不作连接处理。可在楼板开洞浇筑,也可在梁侧面浇筑,洞口直径大小不宜小于200mm,间距不宜超过1m;侧面浇筑口的混凝土在强度达到5MPa后可凿除。 【说明】: (1) 梁不承受扭矩的加固,箍筋仅需满足抗剪所需的构造锚固,无需考虑与原有箍筋连接处理。 (2〉当扭矩存在时,原外围箍肢能充分受力,新增箍肢只需按锚固长度确定植入深度。 【1】文章来源:《广东省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