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中,第8.1.2条条文说明指出,悬臂段式梁柱连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不建议采用。 第8.1.2条条文说明(根据日本2007 年JASS 6 的说明,此种连接形式的钢材和螺栓用量均偏高,影响工程造价,且运输和堆放不便;更重要的是梁端焊接影响抗震性能, 1995 年阪神地震表明悬臂梁段式连接的梁端破坏率为梁腹板螺栓连接时的3 倍,虽然其梁端内力传递性能较好和现场施工作业较方便,但综合考虑不宜作为主要连接形式之一推广采用。) 但是由于现在国内钢结构安装中,现场的焊接质量存才普遍不佳的情况,梁翼缘与柱翼缘现场焊接的质量更不好保证,会对梁柱节点域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产生较多的焊接残余应力。           采用悬臂梁段的连接方式,在工厂完成悬臂梁段的焊接,更容易保证连接节点处的焊接质量。 带悬臂梁段和连接板的优缺点 梁柱节点直接工地连接的做法 将梁柱的接头设在柱端,接头数量最少,结构受力最合理,但是对工地的施工品质控制要求较高,需要保证电焊的质量。 悬臂梁段式的做法 将梁柱的接头设在离柱端一段距离,一根梁分成了三段,梁柱两个节点增加到了四个,两个在工厂焊接完成,两个在工地完成。 这种做法考虑了工地的施工条件和安全因素,降低了现场连接节点的受力,方便了工人的安装,但是增加了接头数量和材料用量,也增加了运输的难度和费用。 悬臂梁段式的做法在实践上更灵活,但牺牲了一定的结构效率和经济性。 目前的悬臂梁段的做法,既要避开塑性区,翼缘还要在工地等强焊,一根梁被切成3段,工厂焊接一次,现场再焊接一次,制造、施工和运输的成本都增加了,如果只是为了使梁柱连接的根部质量在工厂里焊接更有保证,代价很大,因此高钢规没有推荐悬臂梁段的连接,似乎有一定道理,这样更适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以上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师的抉择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