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绍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为减少和防止地表沉降,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要尽快在脱出盾尾的衬砌管片背后同步注入足量的浆液材料充填盾尾环形建筑空隙。
2016-08-04
-
悬臂式排桩结构桩径不宜小于600mm,桩间距应根据排桩受力及桩间土稳定条件确定。 2016-08-04
-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模型有平面框架计算模型和不协调空间计算模型旧。 2016-08-04
-
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和基础深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符,能指导实际施工。 2016-08-04
-
本文采用了单掺水泥、单掺乳化沥青、水泥乳化沥青三种再生方法再生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通过旋转击实实验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测试了单掺水泥、单掺乳化沥青、水泥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016-08-04
-
在建筑工程中,锚杆支护主要是充当岩土主动加固和稳定的作用,一般来说会联合其他支护结构形式使用。具体而言就是锚杆的一端锚入土(岩)体中,而另一端则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相连, 2016-08-04
-
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必须严格遵守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2016-08-04
-
某工程建筑面积约9000m2。地上18层, 地下2层,框剪结构,筏板基础,基坑挖深约910m,裙楼两栋,地上4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度约5.5m。设立1号、2号、3号三个基坑。 2016-08-04
-
首先, 结合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中涉及的关于基坑围护工程中国家或地方控制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各项施工措施包括围护桩墙、止水帷幕、支撑(混凝土或钢支撑)、挖土流程、降水井的布置和深度等。 2016-08-04
-
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尤其在主要设计参数上更是不可掉以轻心。施工中的主要参数包括设定的分层层数,每层的厚度,每层的分段数,每段长度, 2016-08-04
-
当沿基坑周边各段的基坑深度、附加荷载、变形控制值、土层性状等条件不同时,应对每一段按其实际条件分别划分计算剖面。对任一计算剖面,应按所取范围内的最不利条件进行计算; 2016-08-04
-
适用于各种场地和地形,施工作业面不大,整个加固结构轻便,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对施工场地狭小放坡困难有相邻建筑,大型护坡设备不能进场时,具有独特优越性 2016-08-04
-
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承受能力及支护结构一旦失效可能产生的后果; 2016-08-04
-
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2016-08-04
-
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围护桩(墙)与支撑系统之间的变形协调,因而难以反映围护桩(墙)的真实受力状态。 2016-08-04
-
城标附近减小桩机冲抓取土的冲击高度,减少因震动对城标造成的影响,同时尽可能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城标旁咬合桩施工时,加强进行城标的沉降观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咬合桩施工对城标造成的影响。 2016-08-04
-
动态设计是指针对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过程情况,基坑开挖过程的地质情况及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支护方案的安全性,对以上揭示情况与原设计依据的资料不符之处, 2016-08-04
-
当锚杆穿过的地层附近有地下管线或地下构筑物时,应查明其位置、尺寸、走向、类型、使用状况等情况后,方可进行锚杆施工。 2016-08-04
-
逆作法施工应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应根据柱网轴线、环境及施工方案要求设置通风口及地下通风、换气、照明和用电设备。 2016-08-04
-
支撑系统的施工与拆除,应按先撑后挖、先托后拆的顺序,拆除顺序应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一致,并应结合现场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监测结果 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