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016-07-31
-
根据建筑物投入使用中的需求进行设计,这种理念称为概念设计。先对场地进行考察,得出一个宏观的设计方案,再将方案中的各结构进行探讨,得出优化方案,这种设计方法具有科学合理、节省时间的优点,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2016-07-31
-
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016-07-31
-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房屋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016-07-31
-
屋盖系统温度变化使墙体产生的裂缝。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特别是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2016-07-31
-
钢结构建筑体系的主体结构体现在一般分为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和轻钢结构住宅体系。 2016-07-31
-
受建筑条件的制约,本项目6层及以上只能做成剪力墙结构,而1层~5层,因为做商业卖场用,要求设置大开间柱网,仅楼梯间处允许设置剪力墙。因此大多数剪力墙都要转换。 2016-07-31
-
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取平面结构简图进行内力分析,不考虑结构单元内各片剪力墙之间的协同工作。每片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为该片墙负荷范围内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2016-07-31
-
剪力墙结构整体刚度好,荷载由墙体传递于基础,分布较均匀。一般情况下差异沉降较小,但当上部荷载较大,分布不均匀,单桩承载力取值较高时,差异沉降也会变大,设计时应把握桩基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方法。 2016-07-31
-
由于短肢剪力墙的抗侧刚度相对较小,故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相对短肢而言),或利用电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过大变形,同时保证大震时不发生倒塌 2016-07-31
-
与框架结构相比,结构形式符合建筑功能需要。利用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使结构受力需要与建筑使用功能较好地统一起来,避免了框架结构中梁柱突出墙面的问题。连接各墙肢的梁位于隔墙竖向平面内,属于隐蔽型,更适用于住宅。 2016-07-31
-
受力体系不同: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而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或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力,同时它也承受垂直荷载,所以它既受剪力又受弯,所以称为剪力墙。 2016-07-31
-
人们对建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以往的高层建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就必须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2016-07-31
-
抗震性能优越、延性好,用于高层建筑的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时可以不限制钢管的轴压比而控制长细比。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在压、弯、剪循环荷载作用下,水平力P和位移△之间的滞曲线十分的饱满 2016-07-31
-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 G H 倍的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D”型、“I”型、“十”字型、“J”型、折线型、“一”字型。 2016-07-31
-
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大于600mm时,可采用双排配筋;大于600mm、但不大于900mm时,宜采用三排配筋;大于900mm时,宜采用四排配筋,且截面厚度每增大300mm,宜增加一排配筋。 2016-07-31
-
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大开间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横墙间距。 2016-07-31
-
本文以某一工程为案例,介绍了两种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方案,同时对这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结果对比、整体模型受力分析等,而后又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措施,希望能够为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借鉴。 2016-07-31
-
为了改进我国现有的高层建筑基坑支撑结构设计,必须详细地研究我国现有的基坑支撑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了解其中的设计缺陷,并根据这些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传统基坑支撑结构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2016-07-31
-
剪切刚度:主要考察抗侧构件的截面特征和层高的关系,适用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或结构部位,如框架结构、结构的嵌固部位及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结构。 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