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建筑能耗高于发达国家数倍,其首要表现在建筑保温状况上的差距。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这种差距最直接的后果是:暖气怎么烧都不热,夏天空调一刻都不能停,为采暖和制冷付出的电费、热水费居高不下,家庭开支增大 2016-07-29
-
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引导房地产业从资源消耗较大的粗放型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支柱产业转变,是房地产业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2016-07-29
-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建筑的定义及其在我国住宅建设中的意义,探讨了住宅建设中影响太阳能建筑发展的相关因素,指出大阳能建筑将成为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6-07-29
-
介绍了国内外的陶土板及国内陶土板幕墙,重点论述了结合中国国情的节能闭缝陶土板幕墙的开发和设计,预测了中国陶土板幕墙的市场。 2016-07-29
-
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不重视并加以解决,必将直接影响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的科学发展。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的新形势、新要求,分别对影响外墙外保温工程和外墙自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016-07-29
-
对地铁建设中的线路、行车组织、列车运行方式、供电系统等方面的节能措施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地铁屏蔽门的安全节能环保功能,提出了地铁建设中集中供冷方面的方案,并对地铁工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论述,为地铁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6-07-29
-
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具体来说,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的选用及处理和建筑设计相关方面等环节上可实现两者兼顾,并均取得一定效果。 2016-07-29
-
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本文将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从建筑布局、建筑遮阳、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室内空间组织、围护结构等来探讨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2016-07-29
-
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使居住建筑在长期使用中的能耗降下来,达到建筑节能的长远目标。 2016-07-29
-
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在提高。为满足这种要求,建筑中增设了多种建筑设备系统。因此而带来了建筑耗能的增加。面对能源紧张的局面,节能产品的运用则势在必行,就节能产品的应用与发展作简单论述。 2016-07-29
-
分析了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建筑现状,针对农村建筑的特点,提出一些建筑节能设计措施以及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强调农村建筑规划体系建立和建筑节能的管理,以期为北方广大农村农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节能建筑。 2016-07-29
-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介绍了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外墙外保温传热系数的计算。 2016-07-29
-
根据国内目前该类建筑设计的合作方式和流程,提出根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采取相应的辅助设计方法,强调应加强时以往设计经验的总结,以指导建筑师在方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双层玻璃幕墙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实现有效节能 2016-07-29
-
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其原理,论述了自然通风技术的实现方法。 2016-07-29
-
本文介绍了新型保温节能复合墙体的种类以及发展状况,主要阐述了外墙的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和混凝土夹心墙体的应用和发展。 2016-07-29
-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的必要性,通过布灯间距、光源选择、供电路线、控制系统等四方面的节能设计,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016-07-29
-
为了满足国家有关节能工程对夏热冬暖地区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1.5 W/(m2.K)的要求,经热工计算,传统的大阶砖架空隔热屋面(K=2.24 W/(m2.K))已无法满足要求 2016-07-29
-
现代建筑施工中,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节能,还要满足实用和保证质量,建筑节能的控制贯穿于建筑建造的全过程。本文根据工程实际,对施工过程中节能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016-07-29
-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建筑规模迅猛的发展,但我国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结合我国建筑的节能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以便和同行交流。 2016-07-29
-
剖析阻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发展的因素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政府引导、信息传播、金融环境、技术支持、体系改革五大方面提出了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以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