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书籍
  3. 内容

中外古建筑

  • 资料大小:1.9 M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0-08-11 21:53
  • 发布作者:twism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对比中国,建筑师将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注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 能量资源和生态资源。正是这种涵盖为“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 可能。 第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不受地域文化的阻隔。在地球村中,只要 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建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建筑与环境的交流、整合和传 承的目的,是为了显现和保持其丰富的多样性。 第三,“建筑”将大规模应用更适于人类生存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生物材料、 复合材料等。建筑形态(形式)所传达的信息量将成倍增加,其传播方式也将大为 改观。高清晰电子屏幕、虚拟现实装置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广泛地 适用于“建筑之中”,其所形成的独特全息集成,将彻底改变“建筑与环境”的形 态关系。 第四,在农业时代,人类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得不艰辛地筑居;在工业 时代,人类如机器般的劳作,一方面破坏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 使人类濒于丧失精神家园的境地;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主要精力放在修复工业 时代造成的创伤之中;在21世纪“建筑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发展之中,人类将实现 “诗意地栖居”。在Peter Cook的一幅图中直观地展示出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转变: 建筑从与大地环境相冲突的几何直线条块形态逐渐趋向于一种融于大地的柔和形态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中外古建筑
https://m.gc5.com/jzgc/jzsji/1004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