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交通量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拟定梁的标准跨径为30m,行车道为7m,人行道为1.5m,两侧采用刚性护栏宽度各0.25m。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拟定的主梁形式及截面尺寸, 进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然后采取偏心压力法对主梁和横隔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计算,最后求出内力组合值。其次,根据最大内力组合值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验算,进行相应预应力损失计算。最后,对主梁进行抗裂验算、应力验算、变形验算及局部承压验算,横隔梁计算,行车道板计算。 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有了一个更深入的学习。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1 1.2 研究内容 2 第2章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3 2.1设计资料 3 2.1.1 桥梁跨径及桥宽 3 2.1.2 设计荷载 3 2.1.3 材料及工艺 3 2.1.4 设计依据 3 2.1.5 基本计算数据 3 2.2 横截面布置.................................................. 4 2.2.1 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4 2.2.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5 2.3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8 2.4 横隔梁的设置 8 第3章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9 3.1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9 3.1.1 永久作用集度 9 3.1.2 永久作用效应 10 3.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1 3.2.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1 3.2.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1 3.2.3 车道荷载取值 16 3.2.4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6 3.3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19 第4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0 4.1 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 20 4.1.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20 4.1.2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钢束数 21 4.2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21 4.2.1 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布置 21 4.2.2 钢束起弯角度和线形的确定................................23 4.2.3 钢束计算 23 第5章 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26 5.1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26 5.1.1 预加应力阶段小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6 5.1.2 换算截面几何特性........................................27 5.2截面静矩计算 28 5.3截面几何特性汇总表.......................................... 32 第6章 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34 6.1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34 6.2 锚具变形和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5 6.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6 6.4 有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6 6.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9 6.5.1收缩应变终极值和徐变系数终极值计算 39 6.5.2 计算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0 6.6 成桥后由张拉钢筋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41 6.7 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 42 第7章 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45 7.1 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45 7.1.1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45 7.1.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49 7.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52 7.2.1 正截面抗裂验算 52 7.2.2 斜截面抗裂验算 53 7.3 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58 7.3.1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58 7.3.2 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59 7.3.3 斜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 61 7.4 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66 7.4.1 预加应力阶段的应力验算 66 7.4.2 吊装应力验算 67 第8章 主梁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 69 8.1 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 69 8.2 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 70 第9章 主梁变形验算 72 9.1 计算由预加力引起的跨中反拱度 72 9.2 计算由荷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74 9.3 结构刚度验算 75 9.4 预拱度设置 75 第10章 横隔梁计算 76 10.1 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计算 76 10.2 跨中横隔梁的作用效应影响线 77 10.2.1 绘制弯矩影响线 77 10.2.2 绘制剪力影响线 78 10.3 截面作用效应计算 79 10.4 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80 10.4.1 正弯矩配筋 80 10.4.3 横梁剪力效应配筋 82 第11章 行车道板的计算 83 11.1 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 83 11.1.1 永久作用 83 11.1.2 可变作用 84 11.2 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84 11.2.1 永久作用 84 11.2.2 可变作用 86 11.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基本组合 88 11.3 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验算 88 结论 91 致谢 92 参考文献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