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毕业设计
  3. 内容

毕业设计-长寿北部新城渡南路西延段道路工程设计51p

  • 资料大小:349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1-09 21:58
  • 发布作者:荟苛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第一章 工程概况    本桥位于长寿北部新城渡南路西延伸段,跨越桃花溪。桥梁结构形式为3×30m简支梁桥,桥梁起点桩号K0+696.217米, 终点桩号K0+796.217米,全长100米;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上,标准宽度32米。     第二章 设计依据及规范 1 设计依据    (1)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与业主方签订的设计合同。    (2)长寿北部新城渡南路西延伸段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图纸。    (4)地质勘察报告(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5)《长寿北部新城渡南路西延伸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6)《关于桃花溪及支流改道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重庆市长寿北部新区管委会 2010.02)    (5)长寿北部新城渡南路西延伸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长建初设[2011]43号)    (7)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文件。 2 技术标准    (1) 设计荷载:    汽车:公路-I级;人群:3.5KN/m2    (2) 抗震:    桥址区地震烈度为6度,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区内拟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3) 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    (4) 设计洪水频率:1/20;    (5)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6)环境类别:I类    (7)船舶撞击力:无通航,不考虑船舶撞击。 3 主要设计规范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 对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桥梁  1、从地形图上看,桥梁桥墩已进入河道,请进一步核实桥梁的跨度布置和桥墩采 用的施工方式。    执行情况:已核。过水断面满足要求,跨度布置及桥墩位置满足行洪及路基两侧地块行人穿越要求;位于河道内的桥墩桩基,采用钻孔灌注的施工方式。    2、设计技术标准中应说明设计洪水频率,本桥梁工程设计洪水频率应为1/100。 执行情况:《关于桃花溪及支流改道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中明确了该片区行洪标准 采用1/20。    3、请补充桥型方案的比选方案。 执行情况:方案阶段已对本桥现浇和预制等方案进行了比选,初设阶段由于桥梁仅 是整个工程中的一部分,根据方案阶段各方意见,初设阶段不再进行比选。 第三章 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长寿区地壳隆起成陆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属川东平行岭谷弧形褶皱低山丘陵区。长江北岸地势顺大巴山支脉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下降,东侧黄草山(亦名东山,海拔800m~700m左右),中偏西侧明月山(亦名西山,海拔500m~900m,主峰白云山1034m,为全区最高峰),西部边缘铜锣山(海拔500米~600米)将全境切割为“三山两槽”地形。三山之间丘陵波状起伏,梯田层,冲田密布。东西二山之间沿长垫公路两侧地势平缓,渡舟、双龙为较大平坝。    拟建区地势较低,地形总体变化一般,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泥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小,道路沿线仅见一个小山包。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属于构造剥蚀、侵蚀浅丘地貌。拟建道路范围内地面高程311.50m~320.22m,高差9.42m。 2地质构造    拟建工程区在构造上位于梁平向斜南端的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倾向270°~290°,倾角5°~8°。岩层产状平缓,未发现断层构造,地质构造简单。    场区内泥质砂岩较发育,泥质砂岩中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发育,但无规律性。场区内局部地带泥质砂岩中有两组构造裂隙发育:一组倾向13°~15°、倾角80°;另一组倾向300°~320°、倾角75°;裂隙间距一般2~3m,裂面较平直,张开宽度0.5~2mm,无充填物,延伸长度一般3~4m,属剪切裂隙。主要分布在岩体表部,范围局限,对岩体的完整性影响甚微。场区内泥岩强风化层网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中裂隙不发育。 3地层岩性    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第四系地层主要由耕土、素填土、细砂、粉质粘土组成。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主要由泥质砂岩和泥岩组成。    现将场区内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3.1第四系土层(Q4)    耕土(Q4):红褐色、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多根系分布,厚度较小,小于1m。    素填土:(Q4ml):红褐色、黄褐色、杂色,主要由粘土、碎块石及角砾组成,碎块含量15-35%,成分以强风化泥质砂岩、泥岩为主,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2-30cm之间,结构较为紧密,孔隙较小,为修建道路是堆积,局部可见。    细砂(Q4al+pl):黄褐色,松散~稍密,湿,混大量粘粒,夹粉质粘土夹层。该层主要分布于桃花溪河岸两侧,本次钻探揭露层厚1.2~4.7m。该层土石等级为Ⅱ级,土石类别为普通土。    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黄褐色,多呈可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该层主要分布于山丘、坡地地带,本次钻探揭露层厚1.2~6.0m。该层土石等级为Ⅱ级,土石类别为普通土。 3.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泥质砂岩:灰白色、黄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含泥质,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泥钙质胶结。岩层局部含粘土矿物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质砂岩、泥质粉泥质砂岩夹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层厚1.5m,呈黄灰色、黄褐色,岩质较软,岩芯多呈短柱状、扁状,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泥质砂岩岩质坚硬,岩芯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岩芯采取率普遍较高。泥质砂岩土石等级为Ⅳ级,土石类别为较软石。仅局部钻孔中可见。    泥 岩:红褐色,紫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少量长石、石英,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岩芯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质砂岩夹层及透镜体。强风化泥质泥岩厚0.8~4.0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泥岩土石等级为Ⅲ级,土石类别为软石。 4不良地质现象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地面调查,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钻探资料,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地下硐室等。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没有断裂构造通过。    道路沿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表现为:按照道路设计方案施工后,道路两侧将会形成高路堑边坡和填方路堤边坡。由于道路建设和两侧土地开发利用存在2~3年的时差,因此道路边坡在道路施工时必须同时进行治理。 5地震    根据钻探成果和地区经验,场区内的素填土属软弱土,剪切波速建议取130m/s;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建议取180m/s。泥岩、泥质砂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内拟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场内土层在设计路面标高以下厚度小于15m,因此,拟建场区属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可采用简易抗震措施。 6水文地质条件 6.1地表水    拟建区内的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桃花溪和汇集于地势较低的沟谷位置处的水田内积水。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区内地表水较发育。 6.2地下水    道路沿线主要以斜坡和宽阔的沟谷为主,局部位置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钻探资料,拟建道路沿线沟谷位置土层厚度较大,斜坡位置土层厚度小,下部基岩为泥岩和泥质砂岩。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3.6.2.1 松散岩类孔隙水    该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    勘察期间,通过钻孔内水位观察,大部分钻孔内有稳定地下水位存在。    3.6.2.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场区内下伏基岩以泥质泥质砂岩、泥质砂岩为主,泥质砂岩属于粘土类岩石,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差,为相对隔水层;泥质砂岩有少量裂隙发育,是相对含水层。由于补给量小、补给能力差,水径流、排泄条件好,因此场区内基岩裂隙水含量较小。    勘察期间,钻孔施工结束24小时后经水位观测,除了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位置处部分钻孔内无稳定地下水存在外,地势较低的沟谷位置钻孔内均有稳定地下水存在。 6.3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根据临近场区的建筑经验,场区内地下水为HCO3-Ca2+型。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拟建场地属于II类环境,地表水结晶分解复合类、结晶类、分解类均无腐蚀。    拟建场区属于新开发区,场区及周边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没有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场区内岩土层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6.4地下水的渗透性    根据临近场地建筑经验,拟建场区内的第四系土层以及基岩裂隙中综合渗透系数为K=0.24m/d,为弱透水性地层。 目录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第二章 设计依据及规范 2 1 设计依据 2 2 技术标准 2 3 主要设计规范 3 4 对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3 第三章 地质概况 3 1地形地貌 3 2地质构造 4 3地层岩性 4 3.1第四系土层(Q4) 4 3.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5 4不良地质现象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 5地震 5 6水文地质条件 6 6.1地表水 6 6.2地下水 6 6.3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6 6.4地下水的渗透性 7 第四章 主要材料及性能要求 7 1 混凝土 7 2 普通钢筋 7 3 预应力钢材 8 4 预应力锚具及管道 8 5 桥面防水 8 6 支座 9 7 伸缩缝 9 8 涂装材料 9 9 人行道栏杆 9 第五章 桥梁结构设计要点 9 1 概况 9 2 上部构造一般构造 9 3 下部结构一般构造 9 4 桥面系构成 10 第六章 施工方案设计要点 10 1 下部构造 11 2 上部构造 11 第七章 其它 13 第二部分 计算书 14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4 1、工程概况 14 2、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15 2.1 技术标准 15 2.2 主要设计参数 15 2.3 主要设计规范 15 3、桥梁结构设计 16 3.1 上部结构 16 3.2 下部结构 16 4、主要材料及计算参数 16 4.1 混凝土 16 4.2 普通钢筋 17 第二章 主梁结构计算 17 1、计算模型与荷载取值: 17 2. 主梁验算 18 2.1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8 2.2 计算结果(1号梁) 20 2.3 主梁截面验算 23 2.4. 挠度验算 31 2.5. 支座承载力验算 32 第三章 下部结构计算 32 1、盖梁计算 33 1.1 承载能力验算 33 1.2 裂缝宽度验算 35 1.3 抗剪验算 36 2、桥墩墩柱验算 37 2.1 墩底截面抗压承载力验算 38 2.2 裂缝宽度验算 40 3、桥墩桩基验算 40 3.1 桥墩桩基承载力验算 40 3.2 墩桩水平位移及作用效应 41 4、桥台桩基验算 43 4.1 桥台桩基承载力验算 43 4.2 桥台桩基水平位移及作用效应 44 第四章 结论 46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毕业设计-长寿北部新城渡南路西延段道路工程设计51p
https://m.gc5.com/lqgc/bysj/1060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