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目 录 工 程 概 况 1、 工程概况…………………………………………………………………(1) 2、 工程地质…………………………………………………………………(1) 3、 东莞市五环路南环段主要工程量………………………………………(2) 4、 五环路各标段合同工程量………………………………………………(2) 监 理 规 划 (一)、监理阶段……………………………………………………………(3) (二)、监理范围……………………………………………………………(3) (三)、监理目标……………………………………………………………(3) 1、 工期目标…………………………………………………………………(3) 2、 质量目标…………………………………………………………………(4) 3、 计 量…………………………………………………………………(4) (四)、监理工作内容………………………………………………………(4) 1、 质量控制…………………………………………………………………(4) 2、 进度控制…………………………………………………………………(5) 3、 投资控制…………………………………………………………………(6) 4、 合同管理…………………………………………………………………(7) 5、 安全文明施工……………………………………………………………(7) (五)、监理工作依据………………………………………………………(8) (六)、监理工作现场组织机构……………………………………………(附) (七)、监理工作流程………………………………………………………(8) 1、 监理业务程序……………………………………………………………(8) 2、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9) 3、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监理工作流程…………………………………(10) 4、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流程……………………………………………(10) 5、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工作流程……………………………………………(10) 6、 施工阶段工程计量控制工作流程………………………………………(11) 7、 工程付款流程图…………………………………………………………(12) 8、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流程…………………………………………………(12) 9、 保修阶段的监理流程……………………………………………………(13)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1、 交接桩及测量复核工作…………………………………………………(13) 2、 正式开工前应完成的必备资料和准备工作……………………………(14) 一、 道路工程……………………………………………………………(14) (一)、路基的质量监理……………………………………………………(15) 1、 清理场地及拆除工程……………………………………………………(16) 2、 软土地基处理……………………………………………………………(17) 3、 路基挖方…………………………………………………………………(21) 4、 路基填方…………………………………………………………………(22) (二)、路面监理……………………………………………………………(25) 二、 桥梁、涵洞工程……………………………………………………(29) 1、 测量放样…………………………………………………………………(29) 2、 基底检验内容……………………………………………………………(29) 3、 钻孔灌注桩的跟踪监理…………………………………………………(30) 4、 承台、系梁、立柱、盖梁的监理要点…………………………………(30) 5、 预应力空心板的监理要点………………………………………………(30) (1)、先张法………………………………………………………………(31) (2)、后张法………………………………………………………………(31) 南环起点在西侧与西环终点莞东大道相接,途中经西平水库北侧低地,然后再通过莞长立交跨越莞长公路,经同沙水库北侧,通过终点处的同沙立交(八一立交)与东环起点相接。其中立交范围为:莞长立交2+740——4+040,1300M;同沙立交7+860——终点8+627.09,767.09M实际设计路段长6560M,红线宽度80M——100M,主线双向6——8车道,辅道每侧2车道。南环全线设互通立交两座:莞长立交和同沙立交、设跨线桥四座,即绿色大道跨线桥、西平水库跨线桥、黄沙河两座跨线桥,通道一座,即二号连接通道。设计车速:南环主线80Km/h、辅道30 Km/h,莞长路主线50 Km/h、辅道30 Km/h。 同沙立交位于五环路(城市快速路)与松山湖(主干道)相交的交通节点上,主要是为了解决五环路与松山湖路的交通转换,东侧高速公路与五环路取得便捷联系。同沙立交北连马其山隧道,西北象限自然山地,规划作公园绿地,东边其它为待开发用地。立交内还保留了一棵古树。设计过程中尽量结合了交通流量、流向及自然地形、地物情况,也为立交附近的交通进出预留了可能。立交设计为全互通两层半,部分苜蓿叶加定向的组合形式。设有五座跨线桥、9个人行通道、两座人行天桥、在34处设置了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