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xxxx大道(xx镇)工程修筑起点为xx镇和xx镇的边界线,柱号K7+380。工程修筑终点为xx镇与xx镇的边界线,桩号K16+550。由于道路定线在津涞公路路口设置减链3.908米,故道路全长为9166.092米。 道路工程 规划xx大道红线宽50米,机动车道单幅宽16米,中央分隔带宽4米,设施带及绿化带宽为7米。道路两侧各有13米的生态绿化带。 道路设计原则 (1)道路定线;尽量节约可利用开发的土地,尽量减少房屋和高压塔的构筑物的拆迁量。 (2)合理设计道路的纵断面,减少工程的开挖方。 (3)充分考虑现状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其中津文路路口采取近远期相结合的方法,近期此路口设计为平面交叉,远期xx大道设分离式立交上跨津文公路及津晋高速津文收费站。 (4)xx大道距市区较远,近期基本无人行通过,因此考虑人行道分期建设,近期仅实施1米宽的设施带,此外雨水管道不实施,近期散排,远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行道和雨水管道按规划实施。 (5)原来沟通的河道、沟渠均设置管涵、方涵、桥梁维持院系的联通,保证当地农耕灌溉和渔产养殖用水。 (6)xx大道与快速路相交,采用分离式立交;与主干道、次干道相交,采用扩大渠化的平交路口,主干道进、出口道都展宽,单侧加宽一个车道,次干道进口展宽,加宽一个车道;与支路相交,采用平交路口,路口不扩大。进出口车道展开长度根据相交道路的规划红线控制长度。 道路交叉口 xx大道(xx镇)全线共设置平交路口5处,下穿团泊快速分离式立交1处。各相交路口设计如下: (1)团泊快速及其铺道 本次设计xx大道采用地面道路下穿团泊快速分离式立交,净空满足设计要求。xx大道与团泊快速铺道平面相交。 (2)津涞公路及其铺道 xx大道与津涞公路为主-主干道相交路口。该路口南侧xx大道进出口车道均进行一个车道的拓宽,拓宽宽度为3.5米;由于路口北侧为程村排水河,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桥梁面积,路口北侧xx大道通过压缩中央分离带宽度实现拓宽,36米车行道布置为:3.5米(非机动车道)+(3.5*4)米(车行道)+1米(隔离墩)+(3.5*4)米(车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 xx大道与津涞公路为主-主干道相交路口,建议此路口的津涞公路也进行拓宽渠化。考虑该路口津涞公路非机动车流量较小,建议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度以增加一个进出口车道,20米车行道布置:0.5米(路缘带)+(3.5+3.25*4)米车行道+3米(非机动车道)。 (3)津文公路 xx大道与津文公路相交,为主-主干道相交路口,均应进行拓展渠化。本次设计xx大道进出口车道均进行拓展渠化。津文公路原施工图设计未考虑津文公路的拓展,建议业主单位协调设计进行变更。 (4)津晋高速津文收费站 本次设计的xx大道与津文公路平面相交,线位与原收费站出口通道相重叠。为了实现xx大道、津文公路与津晋高速公路之间的联通,本次设计既有的津文公路上下津晋高速公路南河收费站的道路(宽15米)作废,xx大道与津文高速、津文收费站均为平交,路口通过信号灯控制。 为保证进出收费站车辆的顺利行驶,对xx大道与收费站、津文公路路口的进出口车道均进行加宽。 (5)毛条路 本次设计xx大道与毛条路现状相接,xx大道进出口车道均进行拓宽,路口展宽段长度按远期控制,具体尺寸详见平面图。展宽渐变段长度为40米。 本标段xx区xx大道工程xx标段(xx镇段)施工招标涉及xx大道与津文公路相交、xx大道与毛条路现状相接。 管涵工程 由于xx大道的修建,切断了现状排水灌溉沟渠,为了保证原灌溉沟渠的联通,全线共设置了8道过路管涵。管涵形式采用直径1.5米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本标段涉及两处管涵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