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道路西起江陵路,东至规划支路,整体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依次与江陵路、桂子路、阡陌路、一号支路、西兴路及规划支路相交。工程范围为设计图道路桩号0+000~1+420,全长约1270m,不包括与阡陌路及西兴路交叉口。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及附属工程等。具体情况如下: 1、道路及附属工程: 主要包括道路部分及桥端道路挡墙、现状管涵处进出口道路挡墙、0+500~1+400北侧道路挡墙部分,还有部分钢管栏杆(0+070~0+500道路北侧)。 (1)道路部分 道路宽为44.0m,交叉口及公交停车站部分为44.0~47.0m,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断面为: 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分隔带)+12.0m(车行道)+4.0m(中央分隔带)+12.0m(车行道)+1.5m(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44.0m。 道路结构形式由上至下依次为: 机动车道:15cm沥青砼面层(4cm细粒式+5cm中粒式+6cm粗粒式)+3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0cm宕渣层+土路基。 非机动车道:9cm沥青砼面层(4cm细粒式+5cm中粒式)+2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宕渣层+土路基。 人行道:6cm透水砖(20×10×6cm)+3cmM10水泥砂浆+20cm5%水泥稳定碎石层+素土夯实。 中央分隔带边高侧石:花岗岩侧石(99×15×50cm)+3cmM10水泥砂浆,后背浇C15砼坞膀。 其他道路边侧石:花岗岩侧石(99×15×37cm)+3cmM10水泥砂浆,后背浇C15砼坞膀。 人行道边侧石:花岗岩侧石(99×10×20cm)+2cmM10水泥砂浆。 平 石:花岗岩平石(50×28×12cm)+3cmM10水泥砂浆。 道路两侧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间每间隔8m设置树池,树池尺寸为1.35m×1.35m,为10×20×135cm花岗岩侧石,池内顶部满铺鹅卵石,树池与人行道平齐。 (2)桥端道路挡墙、临时管涵两侧道路挡墙 在一号桥(建设河桥)的东、西桥台背后两端道路的南、北两侧每侧10m范围内设置挡墙,挡墙与桥梁桥台相连。桥端道路挡墙共40米。 在道路桩号0+970处管涵进出口两端管涵两侧每侧5米,涵侧道路挡墙共20米。 在道路桩号0+500~1+400道路北侧设置挡墙,挡墙共900米。 上述道路挡墙结构由下至上为: 20cm碎石垫层+M10浆砌块石基础+ M10浆砌块石墙身+20cmC20砼克顶+青石栏杆(0+500~1+400道路北侧挡墙不设置) 墙身块石强度必须大于MU30,大小基本一致,砌体外露面砂浆勾凸缝。 在距地面≥30cm处墙身每3米设置Φ100PVC塑料管泻水孔一道,做级配滤石反滤层,外包U-300无纺土工布一层。 挡墙克顶上青石栏杆同桥梁上栏杆一致。 (3)道路栏杆 在道路桩号0+070~0+500北侧设置钢管栏杆,下设C20混凝土基础,钢管栏杆长430m。 2、排水工程 为杭州市滨江区滨和路(江陵路—规划支路)道路工程设计图范围内的排水管网,包括雨、污水管道、预留支管、临时管涵、检查井和排水沟等。 本工程所有雨、污水管计4563.9m、检查井84座、雨水口142座(其中:单篦式134座、双篦式8座)、混凝土排水沟440米。其中管涵二道:桩号0+970处D1000管涵44m、横穿桂子路处D1200管涵46.0m。 ◇管道及附属物结构形式: D225~D400管采用UPVC管,橡胶圈接口,砂石(或砾石砂)基础垫层,胸腔及管顶以上50cm部位以中粗砂护管。 D500-D1200管采用钢筋砼承插管,橡胶圈接口,采用135°C25钢筋砼基础,10cmC15素砼垫层。 D1500管采用钢筋砼企口式承插管,配套橡胶圈接口,C25钢筋砼底板及管枕,管中心以下采用中粗砂护管。 ◇检查井: 均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0机砖井体,1:2水泥砂浆勾缝、座浆、抹面,C25钢筋砼顶板(预制)及底板,C10素砼垫层。复合材料井盖座。 ◇雨水口:为510*390单篦式和1270*390双篦式雨水口。雨水口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10砖井体,复合材料井盖座。 ◇混凝土排水沟:在道路北侧桩号约0+500至建设河段设置排水沟,为混凝土结构,采用C25钢筋砼底板,下设塘渣垫层。两侧采用C20素砼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