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A、基层、底基层质量监理 (1)基层、底基层质量基本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基层必须能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特别是柔性路面更为突出。在设计的标准轴次的重复作用下,基层不应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更不应产生剪切破坏(柔性颗料基层)或疲劳弯拉破坏(各种结合料处理的半刚性基层)。要满足上述要求,除设计必需的厚度外,主要取决于基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弯拉强度和必要的刚度(抗垂直位移和弯拉应变的能力)。 ②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基层、底基层在水和负温度季节性的反复作用下冬季会结冰,产生冻眼,春节会融化引起强度较大幅度地降低。因些要求路面的基层、底基层材料,在气候、水温条件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 ③收缩性要求 本项目属于高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上的半刚性基层,还要求具有较小的收缩性。半刚性材料的收缩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的干缩;二是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温度收缩。 基层材料的干缩和温度收缩是引起基层结构产生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沥青面层的开裂特别是反射裂缝的发生。 ④具有足够的平整度 基层的平整度对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取决于基层的平整度 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面层的平整度,基层平整度对它的影响要小,但基层的不平整会引起沥青面层厚度不匀,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⑤与面层结合良好 面层与基层的良好结合,对沥青面层的使用质量非常重要的。基层与面层的良好结合,使路面结构在车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连续的界面应力状态,可以减少沥青面层底面或半刚性基层内部的控应力和控应变,以及由温度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应力和应变,防止沥青路面发生病害 (2)基层、底基层原材料质量要求 基层、底基层所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碎石、砾石及施工用水等。 ①土(按照粒径大小分类的细粒土)。土的塑性指数在10—20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污物和有害杂质,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8%,但对水泥稳定土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土块的最大粒径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②水泥、普通硫酸盐水泥、矿渣硫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硫酸盐水泥都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应在6h以上);宜采用标号325或425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③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径,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表中所列级配范围。 ④施工用水一般人或牲畜饮用水源,均可使用。 (3)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质量要求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质量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混合料的强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强度标准。它是确定施工用配合比的主要依据。 ②基层、底基层的压实标准在施工中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保证路面结构层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从而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 (三)基层、底基层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 1、原材料试验与审批 在工程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下列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驻地办监理实验室复核合格后,才可签发材料使用许可证,批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