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道路工程
  3. 内容

国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1p

  • 资料大小:64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2-31 15:24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一、路基工程 1、清理场地 (1)按有关规范及要求清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有机质土,拆除并挖掘需拆除的构造物及其它障碍物,保证路基施工不受影响。 (2)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挖除施工范围内的软基土,并回填。 (3)场地清理及回填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重测地面标高,做好施工及测量记录。 2、土方开挖 (1)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装载机开挖,推土机配合作业,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 (2)施工方法 ①测量放样 首先在路基开挖前15天内,将开挖工程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放样,准确定出路基中线、宽度和坡角线,并做好标记。 ②堑顶截水 在路堑开挖处,先根据设计、地形做好堑顶截、排水沟,然后施工,并采取防渗措施,以保持坡体稳定。 ③开挖 采用推土机作业,辅助装载机与自卸汽车,将挖掘出来的土方运到路堤地段作填料,或运往弃土地点。 土方开挖按设计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开挖方式采用分层纵挖法,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挖掘。 当路堑较深时,横向分成几个台阶进行开挖,路堑既长又深时,应纵向分段分层开挖,每层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各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 路堑边坡平台主要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作业。 ④碾压 开挖至接近路床顶标高时,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对于不平整路段,水准测量后,用平地机刮平,使路基横坡度达到设计要求,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 ⑤质量检验 路床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均不小于96%,自检达到规范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①结合实际做好施工现场的临时排水,挖好排水沟,保证施工场地内无积水。 ②当下雨等因素使挖出的材料无法用于填筑路基时,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变好。 ③挖好的土方路堑8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小于96%,否则应重新翻松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要求为止。 3、填土路堤 (1)施工方案 路基填筑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推土机配合松土,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钢轮压路机配合碾压。 (2)施工方法 ①施工前对公路用地进行放样,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坟墓等均应协助有关部门予以拆迁改造,路基填土前,应进行土地清表工作,包括公路用地范围之内的植物、垃圾、有机杂物的清理、掘除、移运和处理及原地面顶部20cm范围内草皮和表土移除;地面实物如树木、树墩、树枝及其它高出地面的障碍物,都必须予以清理或掘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③对于清理场地后的地面,当地面横坡在1:10时,即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时,将表土翻松后再进行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宽的台阶,并做成2%~4%的内倾斜坡,用小型夯实机从最低层分层夯实,逐台向上填筑,当作业面满足压路机作业要求时,即可按一般填土要求进行。在填方施工前,先铺筑一段不少于100m的试验路段,以取得所用土质的松铺系数和碾压机具的最佳组合方案及压实顺序和遍数。 ④填土施工时,分层铺筑均匀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也不小于10cm,利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将路基顶面做成2%~4%的横坡,碾压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三轮静碾压路机进行,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先弱后强”的原则,在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在平曲线内,由内侧向外侧进行,轮迹重合不少于1/2轮,前后段重叠不少于2m,为保证路肩压实度,路堤每边宽度超填30cm,确保无漏压、无死角。每层顶面应整平并做成路拱。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分别填筑。 ⑤填方用土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填前检验和过程中抽检,填料用指定的料场且经过试验确认合格后方能填筑,每一层填料的规格、压实度和CBR值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土质坚决清理出现场。 ⑥对于相邻作业段的交接处,若非同时填筑,则先填段宜按1:1坡度留好台阶,若同时填筑,则分层相互交迭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⑦每层填土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上一层的填土作业。 ⑧对土质路段填土高度小于2米的低填和零填挖路基,对地表超挖80cm并换填砂砾或6%石灰土(黄土段)。如果段落内路床也需做相应处理,则全断面换填。或应将表面翻松80cm,然后整平压实或强夯后整平压实。 路堤填土高度大于2米时,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93%。 (3)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在路基填土过程中,为使每道工序互不干扰,并满足规范要求,便于作业和检查,确保每个施工段的填筑质量,将施工段划分为四个区和八个施工工艺流程。填筑采取“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法(四区段是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是:施工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密实、仪器自检、检验签证、边坡整修),拉开工序,流水作业,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4、浆砌片石排水沟 (1)开挖前做好清理场地,复测定位,确定纵横向轴线控制桩和水准点控制桩,并固定,做好桩位防护工作。 (2)开挖沟槽时,根据地形,做好施工的临时排水设施。开挖后应将沟底进行夯实、整平后方可开始铺砌。 (3)砌筑前,应清除石块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必要时用水清洗后方可使用。 砂浆的配合比可通过试验确定,可采用质量比或体积比,并应满足该规范中技术条件的要求。当变更砂浆的组成材料时,其配合比应重新试验确定。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表示,用于石砌体时宜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 (4)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砌体应分段砌筑,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过 1.2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深约20mm的空缝备作勾缝之用。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砌筑时,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用小石子混凝土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5)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6)砌体勾缝,除设计有规定者外,一般可采用凸缝或平缝。浆砌较规则的块材时,可采用凹缝。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砂浆强度,一般不低于M10。流冰和严重冲刷部位应采用高强度水泥砂浆。石砌体勾缝应嵌入砌缝内约20mm深。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干砌片石勾缝时,应嵌入砌缝20mm以上。 (7)浆砌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 洒水覆盖养生 7~14d。 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5、浆砌片石护坡 (1)施工前应修整好坡面,清除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致平整。砌筑前应按设计型式、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 (2)挖基:护坡施工采用机械及人工挖基,人工刷坡,砌筑前,将基底平整夯实,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筑。如基坑内有水,先将水排走或挖集水井抽水,确保基槽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砌筑。 (3)砌筑:用挤浆法分层分段进行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分层水平缝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最少8cm,不能产生通缝,砌缝应饱满,完全充满砂浆,不能有空洞存在。 (4)浆砌片石时,应利用片石的自然形式,相互交错的衔接在在一起。因此,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接紧密即可。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砌筑过程中还要将石料的缝子留开,保证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缝。 (5)沉降缝和伸缩缝的砌法:为保证接缝的作用,两种接续缝必须垂直,并且缝两侧必须砌体表面要平整,不能搭接。同时,接缝中尚需填塞防水材料,防止砌体漏水。砌筑有接缝砌体时,最好根据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采用跳段砌筑方法,使相邻两段砌石高度错开。并在接缝处作为一个外露面,挂线砌筑,达到又直又平。 (6)勾缝:采用平缝压槽工艺。勾缝采用凸缝,缝宽2cm,缝深1.5cm,勾前用水冲洗干净,勾后再用同级别的水泥砂浆抹平划槽勾缝,缝两侧同级别水泥砂浆抹带宽1cm,厚0.5cm.并保证均匀一致。沉降缝用沥青麻絮填塞密实后外露5cm的缝用水冲洗干净后采用于设计要求强度砂浆勾凹缝,缝宽2cm,深2cm,缝两侧抹带抹成宽3cm,厚0.5cm的砂浆凸带。泄水管口与墙面齐平,管与砌石之间用砂浆填塞密实。勾缝需注意:勾自然缝,杜绝勾假缝,勾缝以后需用钢刷配合干净水将浆砌片石便面清洗干净整洁,不得用砂浆抹面及修饰石料表面。 (7)养护:体砌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小于7d。在养护期间用避免对砌体产生碰撞、振动。 二、路面工程施工 1、天然砂砾垫层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测量放样→挖填夯实、平整→路床检查验收→修筑土模→级配砂砾运输及上料摊铺→压实→测量、平整→压实、测量→检查验收 (1)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确定出施工边线和级配砂砾虚铺标高和压实标高,并在施工区两边予以标示。 (2)路床检查 检查路床质量,发现路床土方有松散、翻浆的情况要重新处理,直至压实度合格,同事对路床压实度、标高、宽度、平整度和坡度进行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施工。 (3)修筑土模 在上料前,沿碎石垫层的边线向外培土做土模,以确定填筑宽度、初步控制虚铺高度和防止碾压时填料外移。土模采用石夯或木夯夯实,夯实宽度为50cm。 (4) 级配砂砾运输及上料 采用自卸式汽车从料场把经验合格的符合级配曲线的未筛分的混合砂砾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 (5)摊铺和整形 先人工根据标高线作为混合料铺筑的基准面,采用装载机粗平、人工找平的方式进行铺筑,然后用装载机整形、粗平、再由人工进行找平,使坡度、路拱达到规定要求。 (6)压实 人工完成精平40m—50m后,压路机开始进行碾压,如此使主要施工机械流水作业、循环前进。当集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容易碾压密实,故因及时碾压。 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由低向高、由边向中、先慢后快、适当重叠”的原则,即在碾压时,通常先静压1—2遍,然后用振动碾压(一般6—8遍)。碾压时由低处向高处、由边缘向中间进行,且应适当重叠,重叠应达到1/3轮宽;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其速度通常为:头两边宜用1.5km/h—1.7km/h,后面几遍宜用2km/h—2.5km/h。当碾压4—5遍达到基本稳定后,必须再次进行测量整型(通常需进行1—2次),直到高程及平整达到质量标准,整型后,还应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及时碾压。 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严禁压路机“调头”或“急刹车” (7)施工缝的处理 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段拌合后,留5m—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端留下的未压不封,同第二段一起拌合整平后碾压。 (8)检查验收 没施工一个段落后,必须按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做好自检工作。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并按规范要求做到内业与外业同步,处理好现场施工资料报监理工程师签认。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1)施工方案 采用集中厂拌法进行施工,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静压压路机配合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的方法进行施工。 (2)施工方法 ①施工准备 彻底清理下承层表面,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的材料,培好路肩。水泥稳定土摊铺时,表面呈湿润状态。 ②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放出中桩、边桩进行水平测量。 ③挂线 按照标高要求在路线两侧架设钢丝绳,以控制摊铺厚度,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标高,防止脱落,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紧线器加力,防止钢丝中间凹陷。 ④试验段的铺筑 开工前,进行试验段的试铺,检验拌和、运输、碾压、养生等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制备重型击实标准试件,检测7天最大抗压强度能否满足要求,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材料的配合比及松铺系数,指导大面积施工。 ⑤拌和 a、拌和设备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保证配料精确,设备应性能良好,完好率高。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 b、料仓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 c、拌和现场须有一名试验员检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 d、混合料拌和用水量应以最佳含水量+(1%~2%)控制,使碾压成型后表面保持湿润。夏季高温蒸发量大,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但加水量不得超过最佳含水量+2%; e、每天开始生产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正常生产后,每1h~2h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合比、含水量是否变化,混合料颜色应均匀; f、拌和机出料不允许采用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 ⑥运输摊铺 a、运输车辆数量应能保证拌和混合料及时运出和摊铺机连续作业。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为避免混合料离析,车辆在拌和机出料口装料时,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尽快排除,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并碾压成型时,必须予以废弃。 b、为避免混合料离析,宜用二台摊铺机采用阶梯并列方式施工,摊铺时两机前后间距不宜超过20m,为避免纵向接缝出现质量问题,应采用两机摊铺,一次碾压成型,每日工作缝接头应做到横缝对齐;单机全幅摊铺时,宽度不足部分应及时用人工找补,并全幅一次碾压成型; c、为保证基层平整度,摊铺机应保持连续作业,摊铺速度应与日进度计划及拌和、运输能力相适应,摊铺时应保持匀速行驶,不得时快时慢或中途停机。一般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在1m/min左右。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d、摊铺前应对下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 e、摊铺应坚持“宁高勿低,宁挖勿补”的原则,摊铺密实度应大于80%。摊铺过程中发现离析、骨科聚积时,应在碾压前及时挖除用新混合料填补,严禁在骨料聚积的地方筛洒细料。 ⑦碾压 a、压路机碾压时错轮应重叠1/3-1/2,复压和终压段路不宜大于50m,具体长度通过试铺确定; b、碾压应遵循生产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碾压应掌握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弯道超高段由低向高处碾压的原则。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c、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及时检测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在水泥终凝时间内及时补压; d、初压后禁止薄层找补,严重不平整时,应刨松5cm~10cm后,用新混合料找补; e、振动压路机频率和振幅通过试验段确定; f、摊铺和碾压现场设专人检验,修补缺陷;要有测量员盯在现场,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后的标高(左、中右)及时纠正施工中的偏差。铲除大料窝点及含水量超限点,并换填合格材料。用拌和好的水泥石屑对表面偏粗的部位进行精心找补。用5米直尺逐段丈量平整度,发现异常马上处理。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压实度控制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尽量多压1-2遍,自检时压实度按提高一个百分点掌握。 ⑧检验 各项指标的检验应在3小时内完成,表面均匀无松散现象(跟踪检验)。各项质量指标应满足标准要求,它不仅影响对该层的质量评定,同时也会对沥青表面层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压实度、强度不合格的应返工处理。平整度指标必须在做透层之前,会同驻地监理逐段进行检测。 要求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对水泥稳定土的标高逐段进行复测,凡标高高出部分,必须用洗刨机洗除。 ⑨养生 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d。基层和底基层养生必须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进行养生,土工布采用不小于150g/m2的透水型,养生期间必须保持稳定层表面潮湿,并应封闭交通,确不能封闭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在养生期间只允许施工运输车辆在路上行驶,行车速度不超过15km/h,并不得急刹车。 ⑩横、纵缝设置 a、摊铺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如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时也要设置横缝;通过桥涵、通道时,在其两边根据需要设置横缝。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设置方法: 人工将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末端整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其高度应略高出方木。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撤除,并将作业面顶面清扫干净。 工作缝处应以3米直尺(铝型材)丈量纵向平整度,接头位置应自标高、平整度不符要求处作为工作缝切断,用人工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铲除并做出垂直截面。 如摊铺中断超过2h,而又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b、纵缝设置 应避免纵向接缝,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前半幅铺筑100m~150m(试验段确定)后应返回铺筑后半幅,同时人工清除纵向接缝处离析骨料,洒水湿润。后半幅施工时,摊铺机在纵向接缝处要搭接前半幅10cm~15cm,纵接缝两侧30cm宽度范围内人工摊铺厚度略高出松铺厚度; 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接缝处应一次碾压成型,每日工作缝接头应做到横缝对齐。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国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1p
https://m.gc5.com/lqgc/dlgc/1074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