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及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及计算
摘 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后张法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前浅析。
关键词:后张法、伸长量、波纹管、钢绞线。
引 言:本文主要以该桥腹板束,底板束的预应力张拉施工为例浅谈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

正 文:
一、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波纹管
㈠布置波纹管时首先用钢筋加工环形架作为波纹管的定位架,纵向间距为1m,横向位置按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定位,波纹管中穿有内衬管,以保证波纹管成孔质量。
㈡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有孔洞或变形,接头处是否用胶带密封好,在与锚垫板接头处,一定要用磁带或其它东西堵塞好,以防水泥浆渗进波纹管或锚孔内。
㈢筑混凝土时应尽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波纹管,以防漏浆堵孔。
2、钢绞线
㈠钢绞线采用φs15.2(STM416-94a,270级,低松弛),标准强度Ryb=1860Mpa。
㈡钢绞线下料要在干净整洁的地面上进行,并清除表面上的锈迹及杂物,下料时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㈢穿束前,将钢绞线理顺,用扎丝绑扎好,以防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打绞,张拉时受力不均,导致有的钢绞线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
㈣穿束时,将钢束中单根钢绞线编号,以便张拉时做到对应编号,对称张拉。
3、预应力筋控制力计算
㈠计算依据
①设计图纸
锚下控制应力N1~N3为1340 Mpa,N4为1340 Mpa。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㈡理伦计算
①计算公式:P=δ×Ag×n×1/1000×b
    式中:P—预应力盘的张拉力,KN;
              δ—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力,Mpa;
              Ag—每根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
              b —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的为1.0。
②参数先取
中跨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δ中123=1340 Mpa;n=4
                      N4:δ中4=1340 Mpa;n=4
                           Ag=140mm2;b=1.0
边跨非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δ边123=1340 Mpa;n=5
                      N4:δ边4=1340 Mpa;n=4
                            Ag=140mm2;b=1.0
③计算张拉力P
中跨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P中123=1340×140×4×1/1000×1.0=750.4 KN              
                 N4:P中4=1320×140×4×1/1000×1.0=739.2 KN
边跨非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P边123=1340×140×5×1/1000×1.0=938 KN
                  N4:P边4=1320×140×4×1/1000×1.0=739.2 KN

二、张拉
1、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同时龄期必须为三天以上方可进行张拉,张拉顺序为N1,N2,N3,N4。
2、张拉程序:参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施工设计图纸,因设计所用钢绞线为φs15.2(STM416-94a,270级,低松弛),标准强度Ryb=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 Mpa;公称面积A=140mm2的钢绞线。锚具为夹片式自锚式锚具,所以不需要超张拉。
张拉过程为:0~初应力~δcon(持茶2min锚固)。
3、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钢束张拉采用双控即张拉力和伸长值。伸长率容许误差控制在±6%以内。为保证在张拉过程中的两端能同步进行,同时为便于张拉过程中实际伸长率计算,张拉过程分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0~初应力~2初应力~δcon(持茶2min锚固)。
4、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δo,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

三、事故分析
1、滑丝
㈠、可能在张拉时锚具锥孔与夹片之间有杂物。
㈡、钢绞线有油污,锚垫板喇叭口内有混凝土和其它杂物。
㈢、锚固效北系数小于规范要求值。
㈣、初应力小,可能钢束中钢绞线受力不均匀,引起钢绞线收缩变形。
㈤、切割锚头钢绞线的留的太短,或未采取降温措施。
㈥、塞片、锚具的强度不够。
2、断丝
㈠、钢束在孔道内部变曲,张拉时部分受力大于钢绞线的破坏力。
㈡、钢绞线本身质量有问题。
㈢、油顶重复多次使用,导致张拉力不准确,应重新标定油顶。
结束语:在预应力张拉施工中,钢绞线伸长量的量测和记录尤为重要。本工程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钢绞线进行测量,并对此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较校,最大偏差不超过4mm,且张拉伸长率的误差均在控制范围内。但预应力张拉施工中仍有很多现象很难准确分析,还需要不断求索。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及计算
https://m.gc5.com/lqgc/lqlw/1016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