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双冲大桥南引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技术
关键词:满堂支架,模板设计,预应力工程,混凝土施工
1、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满堂支架现浇连续箱梁在高速公路、市政工程中经常采用,柳州双冲大桥位于柳州市区,跨越柳江,其南引桥设计为八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从南至北分跨依次为第一联5×25米、第二联35+40+35米、第三、四、五联为6×25米、第六联3×22米、第七联6×25米、第八联2×25+2×30米,桥梁上部结构除第二、八联采用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外,其余各联均采用等高度(1.5米)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横桥向箱梁分上、下游两幅,中间桥面板相连,箱中心间距15.5米,半幅宽16.45米。
箱梁混凝土采用C50,其预应力采用纵向、横向双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分为两种:一种为每侧腹板内曲线布置的三束预应力钢铰线;另一种为布置于箱梁顶、底板的直线预应力束,其中半幅顶、底板分别布置4束、12束;所有纵向预应力钢束均采用单端张拉,腹板曲线束及顶、底板直线束张拉端锚具分别为OVM15—19、BM15—5;固定端均采用P锚,所有纵向预应力钢束均根据施工顺序分段接长、张拉、锚固,其中每侧腹板内曲线钢束在第一段只张拉、锚固两束,然后通过OVM15L-19联结器接长,另一束在下一段张拉、锚固、接长;顶、底板直线束在第一段锚固一半,通过BM15L—5联结器接长,其它各束在下一段锚固接长。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扁波纹管,顺桥向50厘米布置一道,锚具为BM15—4,两端张拉。
按设计要求,南引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支架的强度、整体稳定性,以及如何实现预应力工程顺利进行、梁体内实外美等成为南引桥施工的关键。
2、支架方案及施工
2.1支架方案
支架立杆采用φ48╳3.5钢管,箱梁腹板以下6.9米范围内立杆间联结采用对接,内、外悬臂板下立杆联结采用搭接,根据计算,箱梁腹板以下顺桥向立杆间距0.8米,横桥向间距0.4米,其它部位立杆顺桥向、横桥向间距均按0.8米布设,水平杆步距均为1.5米;顺桥向承重方木采用12×15cm,直接搭设在立杆顶托撑上,上分布横桥向方木,横向方木上铺设厚12mm的竹胶板,横桥向方木采用10×10cm,分布间距0.4米,为保证满堂支架的整体稳定,在支架每四排立杆设置一道横桥向斜撑,每三排立杆设置一排顺桥向斜撑,在基础以上30cm左右,设置第一排水平杆,在立杆顶以下30cm左右,设置一排水平杆。每层水平杆均设置水平斜撑。
2.2支架安装
2.2.1支架地基处理
考虑到柳州降雨量、地基本身含水量均较大的实际情况,支架地基在整平、碾压完原始地面后,铺设5厘米碎石,碾压,然后用5厘米C20混凝土覆盖。为减小支架接缝压缩量,置于支架立杆底部的底座直接放在基础混凝土上,根据计算,要求基础承载力应达到396.2Kpa以上,因此,在铺设碎石以前,应注意地基的压实度。在碾压前,清除浮土、耕植土不少于30厘米,对有淤泥、水塘地段,应先将淤泥清理干净,再做换填处理,并分层压实,在碾压过程中,对出现弹簧土的区域,应进行换填处理。在支架基础两侧,分别设顺桥向排水沟,以利于排水,基础混凝土与纵向排水沟间应用彩条布搭接,以防支架基础被水浸泡,增大支架的沉降量。
2.2.2地基预压试验
为检测支架整体稳定性、准确掌握地基沉降规律,以便为支架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在现场进行了地基预压试验。
考虑现场实际情况,预压试验在第六联第一跨左幅进行(即施工的第一跨),试验部位选取跨中附近箱梁箱投影部分为一个试验点,预压范围纵向长8米,横向宽10米,横向宽度与箱梁顶两侧腹板以外1米间的总宽度相当;另一预压点选在两幅箱梁之间端横隔梁处,预压范围考虑墩承台宽3米,在开挖承台时按1:1.5放坡,顶面开挖宽度将近6米,此范围压路机碾压不便,施工时用人工进行了夯实,另外端横隔梁荷载较大,为检测此处的地基沉降情况,在顺桥向6米(从墩中心两侧各3米)、横桥向10米(横隔梁范围)进行预压。
预压荷载为试验区域混凝土重的1.2倍,加载采用编制袋装土的方法,每袋装土50Kg。加载以前,在预压区域支架立杆顶上方木及对应位置地基顶做标记,以便同时测得对应点地基及包含立杆弹性变形、接缝压缩等的总变形,纵横向每隔1.6米做一观测点,跨中部位共设20个点,横隔梁部位共设12个点。
预压程序为:先压至1/2荷载,持荷24小时,观测三次支架沉降,加荷至全部荷载,持荷24小时,观测三次支架沉降。
2.2.3支架预拱度设置
按设计要求,支架预拱度不考虑张拉反拱。全部预压荷载作用完毕后,支架地基变形在24小时内仅为2mm,方木顶总平均变形为1.5cm,根据预压结果,支架预拱度跨中按1.5cm、跨中至桥墩之间按二次抛物线布设。
2.2.4支架安装注意事项
安装支架时,应严格按照以下规程:
(1)、立杆应采用两种以上长度,以确保立杆在同一水平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立杆总数的50%;
(2)、为防止杆件滑脱,各种杆件伸出扣件的端头均应大于10cm;
(3)、在立杆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校正立杆垂直偏差,垂直偏差应控制在支架高度的1/200以内,水平偏差控制在5cm以内,立杆间接头扣件应使两端立杆在扣件内高度相等;
(4)、顶托丝杆伸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小于20cm,以确保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丝杆与立杆之间连接不致出现局部失稳;
(5)、顺桥向、横桥向剪刀撑应按设计要求安放,并与立杆可靠连接;
(6)、在地基处理时,应根据对应的箱梁底标高以及所采用立杆的长度调整地基高度,以避免在立杆对接安装时的损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模板结构及支撑体系
3.1外模结构
模板结构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梁体的外观,双冲大桥南引桥外模面板均采用厚12mm的竹胶板,面板尺寸为1.2x2.4米,以适应立杆布置间距,面板直接钉在横桥向方木上,在钉面板时,每块面板应从一端赶向另一端,以保证面板表面平整。斜腹板面板固定在竖向加劲肋上,竖向加劲肋顺桥向每20厘米布置一道,加劲肋顶端与翼板横桥向方木相连,底端放在箱梁底板横桥向方木上,并由斜撑钢管及顺桥向钢管支撑,为保证箱梁底板到角处混凝土线形顺畅,在竖向加劲肋底部顺桥向布置一条小方木,小方木钉在箱底横桥向方木上,并与竖向加紧肋顶紧。斜撑钢管与顺桥向钢管应连接牢固,顺桥向钢管应顶紧竖向加紧肋,斜撑钢管应与两道立杆连接。
3.2内模结构
箱梁内空高仅为1.05米,内模龙骨设计应尽量少占净空,以利于箱梁底板混凝土的散料、振捣及内模的拆除。内模龙骨上方木下部两端各设一个5x5厘米的托撑,托撑钉在龙骨上方木上,用于支撑内模面板的10x10厘米顺桥向上方木放在托撑上。每道龙骨布置5个竖向方木中
间部分不加斜撑,这样,可以减小龙骨所占空间,便于施工。
4、预应力工程施工
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
1、纵向锚固端P锚于锚板间一定要密贴,在绑扎钢筋时,将锚板、P锚用铁丝扎牢,以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两者不会错动;
2、P锚端钢铰线埋入混凝土内的长度一定大于规定长度;
3、P锚端约束环所在断面应用棉纱将钢铰线缝隙堵死,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到灌入波纹管内;
4、P锚端排气孔应离开约束环10—20厘米,排气管用PVC管,安装前,将PVC管端部破成3辨,蹲放在波纹管上(不要将PVC管插入波纹管内),然后用宽行胶带缠牢,在浇筑混凝土前,在PVC管内插入光圆钢筋,光圆钢筋要插到波纹管内,以增加PVC管的刚度,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PVC管折断,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钢筋,严防漏浆堵塞排气孔;
5、波纹管应严格按设计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牢固,接头波纹管长度不得小于25厘米,两端波纹管深入接头波纹管的长度应相等;
6、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较多,顶板顶层、底层钢筋网间应加足够的支撑钢筋,以防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网变形,影响波纹管定位;
7、纵向预应力钢束为单端张拉,如果在张拉时出现断丝现象,钢铰线无法更换,因此,在钢铰线穿束后,应严格控制电焊,即使焊接,焊机的地线、焊把线外皮应完好,以防打火影响钢铰线的强度;
5、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合楼搅拌,25米跨每跨混凝土为420米2,考虑到拌合楼的混凝土产量,每跨上、下两幅分开浇筑,在桥梁中心线附近做施工缝,混凝土采用输送泵运输;由于混凝土塌落度较大(20厘米),为防止浇筑斜向腹板时底板翻浆严重,先浇筑底板10米左右,在退回浇筑腹板、顶板,利用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减小底板混凝土的翻浆,底板混凝土通过内模顶板预留孔进料,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腹板混凝土应斜向水平分层,在振捣腹板混凝土时,应注意振捣棒不能碰撞波纹管;锚下钢筋较密,且受力较大,应用Ф30振捣棒振捣;
2、在腹板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绝对不得再用振捣棒振捣底板混凝土,否则可能使腹板出现空洞;
3、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用竹扫把将顶板表面拉毛,一则可增加顶板与桥面铺装层的粘结力,二则可增加顶板混凝土的表面张力,避免顶板混凝土表面由于收缩开裂;
4、桥址处风较大,顶板混凝土应及时撒水、覆盖养护,在混凝土不粘手后,即可用手撒水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用水管冲水养护,第一遍撒水过早将冲掉表面水泥浆,撒水过完,混凝土可能出现收缩裂缝,因此,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混凝土表面情况;
5、横向预应力钢束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来回抽动,以防波纹管漏浆,影响后期张拉、压浆;
6、结语
由于采取了以上工艺措施,柳州双冲大桥南引桥预应力箱梁外观、内在质量得到了业主、监理的好评,该桥的施工实践为类似桥梁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水兴等编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5月.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年10月.
4.柳州市双冲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三册;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