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自驾的方式越来越多,对于道路路面的平整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就整个道路施工而言,随着道路的广泛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渐地被暴露出来,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在施工建设时必须严把质量关,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意识,促进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基路面;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筑事业发展迅猛,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而发生一些公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最近几年我国对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进入WTO以后,建设项目也随后进入国际市场,我们要加强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使我国的公路工程质量越来越高。
1 道路施工流程
就目前而言,有两种道路施工铺路流程,一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它主要包括施工放样、支模、砼搅拌、运输、钢筋制作安放、自由板边缘钢筋安放、角隅钢筋安放、检查井、雨水口防裂钢筋安放同自由板边缘钢筋安放方法等工序。另一种就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它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运输与摊铺等工序。但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方法,都应严格的按照施工进度,施工特点进行建筑施工,最终完成整个道路施工建设工作。
2 道路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
道路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现就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讨论。当路面出现质量问题时,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到是表象路面出现了问题还是深层次的路面出现了质量问题,就沥青路面而言,无论是何种路面出现了质量问题都是因没有完全按照质量标准进行一系列的施工,从而导致路面受力过大或是高温影响而出现的变形,断裂等路面不平整。究其原因是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摊铺材料配比不合理,压实度不到位从而使路基基础不牢固。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碾压或者是大型货车的碾压,就很容易导致裂痕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出现变形,甚至沉陷塌陷,为此,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我们必须注意一下几点施工技术与原则:原材料的使用配比;运输过程及其搅拌;施工材料的摊铺;路面的压实。
3 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的质量控制
3.1 路基土的控制
路基土是构成路基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在整个路基建筑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路基土的质量,所谓的路基土就是自然土,在进行施工建筑以前,要对自然土进行一个准确的试验分析,进而了解自然土的构成要素及其每种物质的特性,以便可以指导路基施工及其施工检测。
通过分析有关试验结果可知:土质的颗粒越细,其相应的回弹模量也越低,而砂性土的回弹模量比较高。所以经常说拿砂性土当筑路材料很合适。施工选择取土场时,塑性指标较小的土经常被选择填筑路基。当路基施工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或路基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时,通常可采用下列方法对路基土进行稳定:
(1)石灰稳定路基土。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含水量较高或者是土质比较差的土而言,为了按时完成工期,减少经济的浪费,采用石灰稳定路基土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仅仅可以改善土质而且能够坚固路基,完全符合道路建设路基的质量要求。
(2)掺加粒料。对地下水位较高以及高液限粘土的路段,可以采用掺加碎石、炉渣、砂砾等粒料的方法。
3.2 压实度控制
3.2.1 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
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入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然需要注意的是,土由于常年在外暴露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流失水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土的含水量是及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必须充分控制土的含水量,这样碾压的时候才能达到最大的密实度,施工作业时要连续作业,避免土因暴晒雨淋而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土的含水量影响道路施工质量。
3.2.2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根据土层厚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压实工具,一般在厚度不超过30cm的情况下,都会选择重型压实机械,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采用重型压实机械所得密度要大于轻型机械的压实密度。而且就目前而言,震动压路机的使用最广。当吨位较大采用羊角碾压时,震动压路机可以适当调节它的压实力度,从而有效的满足压实度的密度,同时因压力的增加,施工时即便是土的含水量有所下降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含水量的降低,密实度的提高,使得路基的回弹力更强,此时还可以采用复合式的碾压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当羊蹄足深入土里时,因彼此间的压力,从而使得上下土之间的受力很均匀,压实力也很平均,有利于道路路面路基的施工和保证其质量。但如果羊角拖动碾压的话,就很容易导致上面土质的松软,下面土质坚硬,受力不均,压实度不密实,此时再填土时,就很容易导致上面土质增厚,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光轮压路机进行压实,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弥补了羊角压实的不足,进而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4 道路施工过程中路面的质量控制
4.1 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怎样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基层,稳定的石灰土作为底基层,其比较容易控制平整度,可以用平地机刮平到合格的平整度,石灰土作为底基层时,其平整度要求一般较低;然而,水泥稳定碎石的平整度控制比石灰土难,要求也要高一些。同时,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也较大,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水泥类稳定材料,如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施工对压实时要求不严,水泥类稳定材料的施工受到终压时间的限制,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其强度,因此水泥类稳定材料往往接头很多,影响平整度,为了延长初凝时间,我们一般采用缓凝减水剂,通过现场的试验,初凝时间平均为27分钟,这样就可以设计摊铺长度和压实程序。
4.2 路面裂缝的控制
路面出现裂缝主要与材料有关,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等都是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所以在使用沥青、水泥等材料铺设路面时,要考虑到这些材料的特性,科学地将其与其它材料进行混合,尽量选择收缩性较小的材料,防止路面受压时发生大规模的变形。材料发生收缩主要是因为其塑性指标和含水量的关系,所以购买时要认真辨认材料的规格,符合规格后再购买,防凝减水剂的使用也必须按照规定剂量来使用。
4.3 水破坏的控制
高速公路的路堤一般设计得较高,且很多是硬路肩,路基内的水害并不严重,所以主要要防止的是路面水下渗引起的路面结构的破坏。在我国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经常会在雨后出现一定量的坑槽,这就是由水破坏造成的,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天气,雨水渗入路面,形成高温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从碎石上剥落下来,两者分离,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坑洞,所以施工时最好采用粘结力强的沥青和碱性石料。考虑到耐磨,磨耗层宜用玄武岩,另外,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适量的矿粉能够增加其粘结力。路面表层施工应该按防水层进行处理,使水无法进入到结构层内部,从而防止出现这样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