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道路运输的发展对道路的运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还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已成为道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交通环境的要求逐渐的提高,为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加强沥青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和管理,对路面病害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技术处理,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正常使用。
1.沥青路面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路面具有高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减少因承重而产生的变形,在原材料选择上应做到:有较高的强度、耐磨耗,具有良好颗粒形状的硬质石料,选用粘度高,针入度较小,软化点高和含蜡量低的沥青,并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到场温度、摊铺温度、压温度的均匀性。特别是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2.设计方面要求
2.1设计参数的确定
设计交通量宜大不宜小,要有前瞻性。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试验,应达到2600次/mm以上,以减少辙迹造成路面破损,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试验应是在最不利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基层混合料配合比制件劈裂强度试验及对应的抗压强度试验。根据不同配比的温缩和干缩系数分析比较,测定弯沉准确数据。测定路面各层抗压回弹模量。反复检测路基干湿类型,根据各种条件确定,力求准确。
2.2混合料设计试验
面层混合料设计要根据各地区特点,路面面层应为密实型,孔隙率≤4%。然后对各种材料做相应的试验,待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确定指导性配合比,从而再做生产配合比,并宜在交通量大、荷载重的路段进行试拌试铺。
2.3基垫层设计
基层配合比设计,制作试件对各项指标进行试验,确定指导性配合比。垫层设计,垫层设计不能忽视,起到排水作用。 透层设计,透层的设计应指明做法,并做好试验。起防水、排水的作用。
3.沥青混合料摊铺技术
摊铺是保证路面平整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代化的摊铺机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 因此,摊铺机的使用与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
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一般摊铺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2-6米,根据供料情况,以保持不停机为原则,如果摊摊停停,则因为停顿时摊铺机各工作部件将遭冷却,造成混合料不均匀现象,使平整度下降。摊铺速度应从保持恒定的原则出发,运料车不得冲撞摊铺机和卸料过猛,也不得在作业中使用制动而增加摊铺机的牵引负荷,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靠摊铺机的推动前进。否则,因摊铺机的速度变化,容易形成“搓板”等缺陷,从而使平整度下降。摊铺速度过快,易造成摊铺层表面的粗颗粒在熨平板下沿摊铺方向滑动,使表面粗颗粒后方出现小坑小空洞,影响面层平整度和预压密实度。
3.2摊铺机螺旋拨料器和摊铺行走速度要相匹配
向摊铺机卸料时,料斗起升(卸料量)与摊铺机摊铺量和谐,拌和量、运输量、摊铺量和谐一致。一般要求螺旋摊铺室内混合料料堆的高度平齐于或略高于螺旋摊铺器的轴心线。特别注意,不要使螺旋摊铺器出现空转现象。要求接料斗接料后暂不输送到前面摊铺,待新料倒入后,一并混合进入摊铺机出料口。
4.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4.1路面排水的措施
常年降雨属地下水丰富地区,防止路面渗水十分重要。渗入到基层中的水不仅会降低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渗入到土基中还会降低土基强度。故在做好路面的排水设计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
4.1.1隔离措施
为了防止水从沥青路面裂缝渗入基层,在基层表面上设置2cm厚的沥青封油层,这样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4.1.2采用排水砂垫层的措施
为排除从沥青路面裂缝渗入到基层中的水,在基层顶铺砂作为垫层,将体系中的水排至路基外。
4.2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当工程材料从多处供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宜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摊铺机宜选用与路面幅宽相匹配的机型,满足摊铺的要求。
(2)拌和机应具有自动记录打印功能,在拌和过程中能逐盘记录各种材料的用量和温度。
(3)混合料加热温度必须保持高温。沥青温度要保持在160°-170°,矿料温度要保持在170°-180°,混合料出厂温度要保持在150°-160°,运送到铺筑地点温度应≥140°,初碾温度应≥130°,终碾应≥80°。若用改性沥青应通过试验确定温度,混合料应高温施工,便于混合料压实。
(4)沥青面若在气温较低时施工,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保证高温碾压。
(5)应选择重型压路机碾压沥青面层。碾压必须在高温下进行,保证压实度、平整度。
(6)在沥青各面层铺筑时,保持下层表面干燥。
(7)集料必须干净、干燥。
4.3路面压实质量控制
路面的承载能力不仅取决于路基质量、铺筑材料等因素,路面的压实质量亦是十分重要的条件,而路面维修质量的优劣同样如此。虽然道路的局面损坏面积虽不大,但路面病害出现频率较大,加之道路通车里程很长,故难以用较大的压路机去完成道路维护时的压实工序。有时甚至不去碾压,仅以车辆的自然碾压去应付。基于上述,必须采用合理的压实工艺和较好的压路机。一般讲,对于大多数路面病害可以采用激振力不小于12KN的手扶式振动压路机,若再大的面积应考虑使用大于20KN的小型自行式双滚振动压路机。这些压路机应具有静压和振动两种功能,以用于初压和复压两种工序,经多次反复施压,面层修补的密实度应达到95%。
4.4基层和垫层配料
合理级配垫层材料,严格控制杂质量,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底基层的密实度、弯沉值、E值应符合要求。配料应准确、搅拌应均匀。基层摊铺应一次铺成,用钢轮压路机压实,最后碾平。
4.5基层和垫层施工质量
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能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基层、垫层施工的要求。基层和垫层的强度与稳定性对路面的整体强度有着很非常大的因果联系,因此,保证基层和垫层施工质量应注意:(1)拌和问题。如果搅拌不均匀,就不能形成整体作用,达不到要求强度;(2)压实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压实,就会影响到路面整体强度的提高和使用质量。
4.6加强养护的措施
沥青路面的变形、病害不仅会影响道路的行车质量和行车安全,还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有效的养护可以保持路面良好的功能。目前常用的养护技术包括表面封层、裂缝填封和薄层罩面等。当路面出现早期裂缝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裂缝继续蔓延,防止水渗入基层中。此外,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止雨水停留在路肩上,从路肩渗入到基层中。
5.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含量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重视沥青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和管理。切实落实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