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道路工程路线布设技术要点

 摘要:文章分析了道路工程中路线布设原则,深入论述了道路工程线路设计技术要点,并列举实例加以论证,以实现环保、安全、便捷的线路设计目标。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线布设;技术要点

1道路工程路线布设原则

首先,路线方案的设计要贯穿“标准、安全、经济、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并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路线设计时要充分评估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做出环境影响评估,并提供水土保持方案;将占地作为选择、优化践线方案的重要指标,减少工程占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尽量避免占用没有自然封闭的匝道圈内的土地,基建设施尽量建设在匝道圈内永久占地上;如条件允许,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如大型水体、古建筑、名木古树、古墓等等,以减少资源占用,降低工程成本。其次,路线线形指标尽量避免使用极限值,最好大于一般值,以大于中央分隔带视距的半径值作为平曲线半径,以大于视觉所需的半径值作为竖曲线半径,尽量避免长直线接小半径圆曲线的线形设计。根据沿线设施设计平、纵线形,以满足基建设施的设计要求。最后,纵断面的设计首先要满足防洪、净空等要求,并与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相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路基高度,如条件允许可采用低路堤、浅路堑方案。综合比较主线上跨与被交路上跨方案的经济性及占地面积,如比较结果差异不大则以被交路上跨方案为首选;针对跨越等级的道路工程,设计净空时要高于规范0.5m。

2道路工程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2.1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选线过程中,根据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所确定的必经路线为据点,根据自然条件、工程条件确定的路线需经过或回避的点为控制点,将据点与控制点连在一起即可确定该道路工程的主要路线方案。在确定了路线的基本走向后,就要对所设计的布设方案进行比较、筛选,通常要考虑路线距离、工程规模、桥隧构成比、成本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以保证最后选择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2.2路线布设参数设计

路线布设参数设计要点包括超高、视距参数、平面线形等。超高是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确定车辆的高度,分析车辆的行驶速度及结构计算相关值;道践下坡阶段则经注意反超高问题。超高、反超高设计的主要目都均是通过限制车辆的高度来提高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安全性。视距参数会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道路本身的视距与道路行车有着密切相关性,因此要做好视距参数的设计。充分考虑道路车辆行驶的速度、摩擦力、坡度等指标,利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保证道路视距处于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为司机提供更加良好的视线,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性。道路平面线形尽量选择与地形起伏一致、自然环境一致的曲线,定线时可通过增加自由度的方式使线形之间保持连贯。

2.3线位优化论证

根据技术标准及路线方案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最终确定路线的基本方案。线位优化阶段路线方案已经基本明确,但仍需考虑工程的施工、后期养护、工程质量等,进一步优化线位设计方案,以降低工程成本。

2.4经济评价

公路线路的经济评价参数包括社会折现率、影子工资、贷款利率、项目评价期、评价基年、残值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在可推荐方案的基础上深度对比、优化局部路线方案,如各方案的公路等级标准、技术指标、工期等比较接近,则要将经济评价参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独立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投资回收期等,根据不同的路线长度、土方数量、桥隧规模、占地数量等确定局部路线方案的工程规模及投资,各方案的经济净现值可以综合反映不同方案在建设期、运营期的成本及效益结果,可以采用“增量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更直观的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在具体的公路线路设计过程中,其经济性的评价还要考虑公路建设的费用调整,公路建设费用包括建安费、设备购置费、其它基本建设费用、预留费用等等。公路运营成本费用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公路的养护及大修费用、运营管理费用等两项,同一个项目养护成本及大修次数、大修时间基本一致,在确定局部路线方案采用增量计算时,设计阶段无需考虑公路养护、大修费用增量等;如果局部路线方案长度变化较大,或工程规模有大幅变化时,则要考虑大修费用的增量值。此外,在对比路线布设方案考虑收费站数量变化时,则要将管理费用计算进去,如收费设施无变化,则项目管理工作无变化,相应的运营管理费用也没有差异,增量计算无需考虑运营管理费用的影响。

3道路工程线路设计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道路工程位于山岭重丘地区,路线所经区域现有道路路面狭窄,破损严重,且路线弯多、坡陡,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经综合比较,该工程路线设计需部分利用规划线位、部位利用规划的产业园外环路线位,并利用既有高架桥下穿过某高铁通道。路线布设的主要目标是完善路网结构,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在分析路线相关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在1:2000地形图上布设具体路线方案,再结合现场勘察情况对路线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形成推荐方案。考虑本项目主经贫困山区,因此要尽量利用沿线城市、开发区规划预留通道,避免影响沿线产业及用地布局。

3.2道路布线方案比较

根据道路布线方案影响因素及工程所在地现状,本工程在主线K22+097至K30+682段与高速公路相交处的布设方案共有两个,A线路线长8.585km,B线全长8.913km,现对两种布设方案做如下比较:首先,分析路线总体走向的顺畅性,两套线路方案均符合该工程公路中线的总体走向需求,相比之下,B线里程略长于A线里程,A线线形指标优于B线。其次,基于规划的角度进行分析,两条线路均与该镇的产业新区相连,但B线需跨越高山深谷,与周边路网连接不畅,评估其远期影响可能会破坏产业新区的规划布避;而A线不仅跨越地势较平坦,且能够与相邻路网密切相联,因此A线更适应于当地的规划布局。其三,基于工程规模的角度进行分析,A线跨越地势较为平坦,故沿线有较多房屋、农田,需征用大量土地面积,存在土地征用的问题;而B线需跨越高山深谷,沿线路段需投入较大的工程量,因此工程成本要高于A线。其四,基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A线主要经过村庄、乡镇等居民生活区域,不仅填挖方较小,而且不会过于破坏自然山体,因此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而B线则需进行大量的填挖,不仅会破坏自然山体,而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最后,基于受益人口的分析,B线主要经过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地区,受益人口数量相对较小;而A线则大部分跨越村庄、乡镇,并能够与周围路网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工程所在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因此较之B线其受益人口更多。针对A线、B线两套线路方案进行分析,两套方案均能够满足规划要求,但相比之下A线成本更低、对环境的破坏更小、受益人数更多,故该道路工程的线路选择以A线路为首选。

参考文献

[1]尹自永.基于路线布设及路基设计的公路设计要点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5):109-111.

[2]卢伟,侯明芳.基于路线布设与路基设计的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7,43(10):103-104.

[3]郭艳颖.基于路线布设与路基设计的公路工程设计要点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月刊,2015(06):108-110.

[4]杨智.公路工程设计的注意事项探讨[J].江西建材,2016(14):158.

[5]郭宝震.区域精密水准路线布设方向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6,11(3):183-196.

[6]张尧洲.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6):154-155.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道路工程路线布设技术要点
https://m.gc5.com/lqgc/lqlw/1038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