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管涵沉陷变形,应挖开修理,更换管底土壤时,以采用40~60cm厚的三合土为宜,并重做垫层,铁管上面加铺一层厚10~15cm的胶泥防水层或油毡防水层(三层油毡),回填较好土质,分层夯实。 2016-07-05
-
各部圬工的表面是否发生风化、剥落、裂缝、小洞、缺角和钢筋外露等病害。 2016-07-05
-
为了保证整个变形逢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须立分离式两块模板(夹紧止水带),并与内外模板以螺丝杆连接,油浸木板对应中空管处用胶粘贴在堵头钢模上。 2016-07-05
-
路堤及涵洞基底应按静水压力及渗透作用验算稳定性。 2016-07-05
-
整修河床,使水道平顺,并注意清除涵洞上游有可能漂流的大石块,以免洪水冲击洞口或堵塞洞孔。 2016-07-05
-
因施工较困难,造价较高,仅在软土地基上采用。 2016-07-05
-
整体管连接法兰采用角钢、钢板制作,波纹板焊接采用对焊接头。紧固件采用国标中的标准紧固件,其强度和规格应满足力学要求,且不低于管材强度要求。垫片与紧固件相配。螺栓与螺母均采用热浸镀锌处理。 2016-07-05
-
管涵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并应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再用两层150mm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邦扎接缝部位。 2016-07-05
-
基坑根据土质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防护措施,自稳性较好的原状土一般放坡开挖,稳定性差可以采用木板、型钢临时支护,还可以采用砂浆抹面或喷射混凝土支护。 2016-07-05
-
浇注砼时,应设专人看护模板,如发现模板倾斜位移或局部膨胀,应及时采取紧固措施,方可继续施工。 2016-07-05
-
隧道洞口场地应进行砼硬化处理,要求使用20cm厚石渣垫层,汽车运输通道还应采用20cm厚的C15砼作为面层。可考虑洞口段路基基层变更为混凝土基层,提前施作。 2016-07-05
-
浅埋段开挖应根据围岩及环境条件确定开挖方法,宜采用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宜采用台阶法开挖,不应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2016-07-05
-
洞口与明洞工程的施工工序为: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洞口其他排水工程→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及成洞面临时防护→洞口套拱、管棚棚架式体系等辅助进洞措施施工→明洞基础及洞身施工→明洞防排水施工→明洞回填→洞门施工。 2016-07-05
-
洞口土石方施工宜避开降雨期,如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2016-07-05
-
洞外排水工程包括边坡和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和洞口排水沟、涵管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开挖与铺砌除按图纸施工外,还应符合《路基施工标准化指南》中砌石工程的规定。 2016-07-05
-
为保证涵洞基础模板有足够的支立空间和基坑排水,基坑开挖每侧按设计尺寸各留50cm。在基坑的四周挖30cm深的排水沟使基坑内的水集到集水井内,每个基坑内设置两个50cm深的集水井,每个集水井内放置水泵把水排出基坑。 2016-07-05
-
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防止混凝土离析。底板部分浇筑完成后,第二次浇筑前要将工作缝采用人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清除干净。在浇筑混凝土前,水平施工缝先铺一层10~15㎜厚的同混凝土等级的水泥砂浆。 2016-07-05
-
明洞拱圈外模拆除、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应及时按设计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及拱脚纵向排水管、环向盲沟,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 2016-07-05
-
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粘土以利于隔水。明洞粘土隔水层应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 2016-07-05
-
在基础混凝土浇注前,应先在模板上放出涵台的边线,在基础混凝土浇注时沿涵身边线预埋φ16的钢筋,起模板定位作用,施工缝需要做凿毛处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才能立涵身模板。 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