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与部署 四、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五、施工总平面设计说明 六、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七、工程进度计划说明 八、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九、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十、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十一、考虑到维持通车状况下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十二、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十三、工程缺陷期(保固期)的维护方案及其措施 十四、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十五、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和措施 十六、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增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北部为谷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二角洲平原。沿途路线经过地区为两种地貌单元:剥蚀丘陵台地和山间平原区。 本路段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古尘界地层和燕山三期花岗岩。 根据钻探资料,按地质年代及成因类型的不同,施工所处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土层、坡积土层及燕山三期花岗岩层。 本合同段经过的区域无明显的断层及其他不良地质,处于稳定区域 本路段地震活动不频繁,震级小,自1045年至今,广州地区历史记载共发生25次地震,震级均小于5级。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为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候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6℃,一月平均气温13℃,七月平均气温28.3℃,年平均降雨量1869mm,雨量多集中在4-9月,低温阴雨、热带气旋及暴雨是本区主要灾害性气候。 本区域河流众多,增江纵贯南北,东江沿市境南部流过,西距市界5公里处汇入珠江。 本区地处东江支流增江下游河网区,地势低平,河汊交错,沿线经过的几条河流均为增江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