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XX大桥桥址区属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坝陵河由北向南迳流,河床紧临西岸谷坡,碳酸盐岩形成峰峦连绵的山体沿坝陵河岸平行展布,河谷两岸峰体多呈锥状,峰锥之间常形成“V”形或马鞍形地形,东岸河谷地形宽缓,地形坡度15°~30°,西岸地形较陡,地形坡度40°~70°,北部为石山山原山地和盆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区内河流切割浸蚀强烈,地形破碎,岩溶发育明显,坡度大,地表常处于干旱缺水状况。 桥址区及其外围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上统把南组(T3b)、赖石科组(T31s)、中统竹杆坡组(T2z)、杨柳井组(T2y)。 出露基岩为三叠系中统竹杆坡组第一段(T2 z1)和第二段(T2 z2)的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及杨柳井组(T2y)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呈中厚状,地表多呈强、弱风化状态,岩石表面网状裂隙纵横,地表岩溶发育。西索塔基础埋深40m,岩体完整程度较高,岩溶不发育,持力层为微风化岩体,西锚碇地表下50m以内围岩分类为Ⅲ类,50m以下围岩分类为Ⅳ类。 桥址区地震烈度为6度,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