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连拱隧道进口桩号为AZK8+445,出口桩号为AZK8+615, 长170m,隧道进口明洞洞长18m,出口明洞长15m,隧道进口段位于缓和曲线上,出口位于半径为R=1200.0m圆曲线上,纵坡为0.5%,路面超高左洞从2%渐变为3%,,右洞从-0.22%渐变为-3%。 单洞净空:车行道+左侧()+右侧()。限界净宽10.25m。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隧道位于萧王庙以南200m处,地貌以残丘为主。地面植被茂密,以低矮灌木为主,坡度不大,一般不超过300。进出口段一般在100~200,表层为含砾亚粘土的坡残积层土,层厚6~9m,以下为风化基岩:强风层2~5m,岩体极破碎或破碎,弱风化层3.5m,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再以下为微风化砾岩或泥质粉砂岩。从以上地质结构表明,明洞段围岩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降水大时,岩体将出现裂隙水。 洞身围岩以微风化基岩与弱风化基岩为主,中~厚层状,岩层节理发育~较不发育。洞顶以上覆盖层厚一般超过20m,其中微风化基岩一般不超过14m,围岩完整性相对较好,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以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水补给为主,水量贫乏,开挖时可能出现局部渗漏。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连拱隧道穿越山体的围岩级别长度如下,两端Ⅴ级围岩长64m,Ⅳ级围岩级别长106m,工程所在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550mm以上,年平均降水天数150天至200天,雨量集中与3~6月的梅雨期和7-9月的台风期。 在丰水期施工,地下水由于地表水的不断补给,岩体裂隙水渗流流量将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