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穿越低山丘陵区,冲沟发育,地面高程316.7m-411.2m之间,相对高差最大约94.5m,丘坡自然坡度较陡,纵向自然坡角一般为40-50°,植被多为树木及少量杂草,局部有少量耕地,隧道里程DK1075+456-DK1076+018,全长562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96m。隧道内为5.0‰单面上坡,隧道出口段377.55m位于半径为40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均位于直线上。轨道结构采用有碴轨道。 工程地质特征 本隧道洞口段穿越全-强风化花岗岩,埋深较浅,易坍塌。洞身穿越弱风化花岗岩、灰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洞身穿越局部区域由于风化差异较破碎,部分地段埋深浅,风化深,存在塌方冒顶的风险。 水文地质 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各类风化及地质作用的作用,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以及断裂带附近,基岩破碎,地下水富集,含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无侵蚀性。 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围岩有Ⅱ、Ⅳ、Ⅴ级,其中Ⅱ级围岩373m,Ⅳ级围岩77m,Ⅴ级围岩112m。除隧道进口外(为12m明洞衬砌),全隧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Ⅱ级围岩采用曲墙式带底板的结构形式,Ⅳ、Ⅴ级围岩采用曲墙式加仰拱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