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洞身开挖作业指导书16p

  • 资料大小:189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11-24 09:54
  • 发布作者:学卿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单面坡直线隧道,左洞长728m,右线692m,总长1420m,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其中明洞21m,I、II类围岩177m,III类围岩232m,IV、V类围岩990m。    隧道地属丘陵地貌,岩性以白垩系上统赣州组陆相红色粗碎屑岩为主,区内共有三条断裂构造,东坑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构造裂隙中。 施工准备    本隧道右线进口设计有8m,出口有7m明洞段。左线出口设计有6m明洞段。    明洞处于Ⅰ、Ⅱ类围岩地质段,强度低,节理发育,稳定性差;采用路堑式明挖施工;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预裂弱爆破施工。    开挖前,按设计位置及仰、边坡坡度,测设边、仰坡边线以及洞顶截、排水沟位置,预先挖好截、排水沟并沿设计开挖边线1.0米外与边沟连通。    边仰坡开挖自上而下作业,及时施作洞口路基段排水沟工程,使仰坡顶、边坡顶排水、截水设施与路堑排水系统相通。    二、洞身开挖作业施工方法    1.洞口段和Ⅰ、Ⅱ类围岩地段施工    洞口段围岩较破碎,覆盖层薄,围岩稳定性较差地质属Ⅰ、Ⅱ类,是施工的薄弱环节。当明洞按设计开挖到位后,进行边仰坡加固施工,并在进洞之前先施工超前小导管,超前小管采用φ42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4m,管壁四周钻四排φ6mm孔,尾部焊接φ8加劲箍,纵向相邻两排锚杆应有不小于100cm的搭接长度,尾部焊于钢支撑上,环向间距40cm。方法是:使用锚固工程钻机沿洞身的纵向开挖轮廓线以外,以5~10°外插角钻孔,穿入φ42mm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先护后挖。    待超前支护完毕后,以短台阶法进行上、下部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必要时使用风镐辅以钻爆。    洞口段和Ⅰ、Ⅱ类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上断面分三步:一、开挖上导弧形导坑,开挖高度距离拱顶2~3米,采取弱爆破,循环进尺控制在0.5m左右,中央留取核心土。二、爆破作业完成后,派人工清渣,初喷3~4cm砼后,立即架立I16 型钢支撑,挂布刚筋网,进行锚喷支护。三、开挖清除中央核心土,但至少保留中央核心土4~6米。施工流程:测量放线→注浆导管超前支护→上台阶机械开挖,(必要时风镐钻爆开挖)→初喷砼→打入Φ22药包锚杆→挂网→再喷砼→出碴→安装工字钢架→纵向连接钢筋(将其与钢架、锚杆焊连在一起)→喷射砼至设计要求厚度→下台阶开挖支护(仰拱开挖)    下台阶施工,为尽量减少对上导施工的影响,分两次,一次一半,每次进持3~4米,及时支护。应特别注意I16钢架组拼符合设计要求,位置正确,不偏斜,同时应形成闭合支撑,连接整体承受围岩压力。    2. Ⅲ类围岩地段施工    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不少于30m。超前支护采用Φ22mm超前锚杆,开挖采用光面控制爆破,上断面一次性开挖,每3~4密进行初期支护一次,下断面开挖同Ⅰ、Ⅱ围岩施工方法相同,机械出碴。    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打设超前锚杆→上台阶钻爆开挖→初喷砼→安装Φ22mm药包锚杆并挂钢筋网→出碴→安装钢格栅→纵向钢筋、锚杆与钢架之间焊连→复喷至设计要求厚度→下台阶开挖支护    3.Ⅳ、Ⅴ类围岩地段施工    Ⅳ、Ⅴ类围岩开挖采用全断面法,每循环进尺平均2.8~3.0m。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找顶→初期支护→出碴→安装Φ22mm药包锚杆→挂网→复喷至设计要求厚度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洞身开挖作业指导书16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58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