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火车站东约300m处,隧道进口里程DK427+980,出口里程DK428+672,全长692m,暗挖662m。隧道位于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内纵坡坡度为4.5‰的下坡,隧道位于R=7000的曲线上,隧道洞身地表植被较少。本隧道按最高行车速度350km/h,客运专线单洞双线断面设计,开挖最大断面170m2左右,隧道内采用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区除局部表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1.p1)外,主要有分布于山顶的古滑移体堆积层及其底部少量压碎岩体,以及分布于洞身的寒武系下统(έ1)的粉砂岩加页岩,灰岩,泥灰岩,页岩等构成。 隧道区地处鲁中隆断区的泰山突起地带,该区为下古生界盖层出露区,中生代长期处于隆起状态,主要发育不同方向的脆性断裂。新生代构造活动较强烈,主要表现为上垄遭受强烈剥蚀,又加上地质条件的差异性,使本区寒武系张夏组石灰岩产生了众多重力式划移体,成为本区新构造运动行迹的一个重要特征。隧道通过的滑移体据推测在上更新世之前形成,兼具滑坡与崩塌的特征,其垂直落距大,滑移距离短,无明显的滑面。 洞身围岩为Ⅳ、Ⅴ级,其中Ⅳ级围岩段总长330m、Ⅴ级围岩段总长362m。 隧道内有少量基岩裂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