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隧道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柳林县,地势总体北低南高,坡陡谷深,地形起伏大,一般高差40~100m,最大高差220m。隧道起讫里程为DK162+225~DK171+015,最大埋深229m,隧道长8790m。隧道进口位于石西乡后大成村村南侧山坡上,山体自然坡度约40°,线位与等高线大角度斜交,洞口处为黄土,山脚出露基岩,山体植被较茂盛,为杂草及枣树。进口前方为青龙河,河沟较深,左侧发育一条大型冲沟,沟底出露基石,易汇水,沟内植被茂盛。出口里程DK171+015,位于直线上。隧道出口位于一新建学校旁山坡上,山体自然坡度约40°,线位与等高线斜交,出口处见基石上部覆盖黄土。 隧道除DK162+583.27~DK163+437.19段位于半径为2000m的左偏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口至DK162+500段为4.8‰的上坡,DK163+500至出口段为5.1‰的上坡。 1.2.2自然地理特征 1.2.2.1地形地貌 青龙隧道属吕梁山西坡,黄河左岸黄土峁梁区,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海拔高程770~1030m,相对高差50~220m ,隧道进口端地地层为砂岩泥岩互层,出口端覆盖层黄土。 1.2.2.2工程地质构造 隧道区构造简单,呈单斜构造,基岩产状平缓,产状257°∠10°。 1.2.2.3水文地质 隧道洞身有少量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黄土,泥岩及砂岩裂隙及风化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 1.2.2.4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 ⑴特殊土:新黄土具湿陷性,泥岩具弱膨胀性。 ⑵围岩失稳、塌方:隧道开挖后,由于围岩应力出现重分布现象,会在洞室周边局部形成应力集中,如果围岩岩体承受不了重分布的应力的作用的,就可能发生塑性变形或破坏。 ⑶隧道洞身共计3处浅埋段:DK162+334~DK162+357,最小埋深约20m;DK162+440~DK162+500,最小埋深约22m;DK170+840~DK170+920,最小埋深约24m。 ⑷围岩水平成层 青龙隧道洞身处于土石方分界断面,局部基岩裂隙水也有可能产生突泥涌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