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90p

  • 资料大小:73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8-05 14:11
  • 发布作者:哈哈丸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1.1隧道简介 隧道位于XXX,设计为双向六车道的上下行分离式隧道。隧道大致沿东西向展布,横穿山丘,山顶最高处海拔1049m,隧道最大埋深约162m。左右幅间最小净距为16.5m,属于小净距隧道。左洞:ZK1+220~ZK1+900,长680米;右洞:YK1+220~YK1+900,长680米,属于中长隧道。 1.2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隧道位于XXXXXX,为低中山溶蚀地貌,坡面植被一般发育,多为灌木林。隧道表面多见基岩出露,覆土较薄。隧道轴线通过处最高海拔约1049m,最大相对高差约162.6m。 隧道区内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溶沟石芽发育。地质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断裂带褶皱带经过,呈单斜地层。根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调查,岩层产状为N11°W/16°NE。 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路线通过地层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以白云岩为主,岩溶多以覆盖型溶沟、溶槽及充填溶洞为主,岩溶中等至强烈发育,对工程影响较大;顶部附近共发育3个较大溶洞及落水洞:K1+620右侧20米,洞口呈长方形状,高度3~5米,宽8~10米,洞内深度约25米,洞内有滴水现象,洞口外植被灌木林发育,对隧道影响较大;K1+550右75米处地表,洞径10米左右,深不见底,未见地下水,洞口小灌木发育,对隧道有一定影响;K1+440右120米处地表,洞径12米,可见深度2~3米,底部为粘土充填,草皮及小灌木发育,对隧道影响小。 勘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华中湿润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温14°C左右,年积温4574~5609°C,无霜期245~278天。年均降水量1033~1220毫米。 区域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XXX河、石板河流经工程区,另有多处水塘水及沟水发育,公路与XXX河近垂直相交,与石板河两次相交。 工程区地表水较发育,XXX河、石板河流经工程区,有多处水塘水和冲沟水,地表水季节变化性大。 根据勘察区地质构造、地貌特点、含水层组、地下水覆存条件和动力特征,考虑水文、气象等因素,区内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 1.3隧道平面及纵断面设计 1.3.1平面 XXX隧道左洞ZK1+220~ZK1+900全段位于直线段内,无超高。 XXX隧道右洞YK1+220~YK1+900全段位于直线段内,无超高。 1.3.2纵断面 XXX隧道左洞纵坡采用单向坡形式,上坡+1.5%。市区端洞口设计高程为881.26m,火车站端洞口设计高程为893.08m。 XXX隧道右洞纵坡采用单向坡形式,上坡+1.5%。市区端洞口设计高程为881.26m,火车站端洞口设计高程为893.08m。 1.4隧道横断面设计 隧道内轮廓断面为三心圆,内空考虑了侧墙预留装修层10cm,拱部考虑了施工误差5cm。设计隧道建筑限界为净宽13.0米,横断面组成为:0.5m(左侧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3. 5m×3(行车道)+0.5m(右侧侧向宽度)+1.0m(右侧检修道),限界净高为5.0米。双侧设检修道,内轮廓考虑对结构受力有利及便于施工和模板台车的制作,补砌断面内轮廓采用三心圆,隧道净高7.8米。 隧道横断面采用锚喷支护复合模注砼衬砌,内夹防排水层。路面采用单面横坡,坡度2.0%,路面设单侧路面边沟及双侧排水盲沟。 横断面行车方向左、右侧检修道、人行道沟槽下设强、弱电缆等管线槽,尺寸分别为深60cm宽45cm、深65cm宽60cm。 横洞及紧急停车带设置:洞内不设置行车、行人横洞及紧急停车带。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90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68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