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65p

  • 资料大小:99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8-05 17:11
  • 发布作者:哈哈丸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工程位于成都市红星路上,两端分别与华兴街和东升街口相交。设计起点、终点里程分别为K0+058、K1+266.5,全长1208.5米;地道引道起点、终点里程分别为K0+180、K1+180,两端引道分别长208米、130米,引道采用U型槽或桩基 U型槽结构;地道起点、终点里程分别为K0+388、K1+050,地道全长662米,其中K0+388~K0+965.4和K1+029.1~K1+050段长598.3米采用地道桥结构,K0+965.4~K1+029.1段长63.7米采用框架结构,在K0+441.1处设蜀都大道电缆隧道一座,横穿地道顶部通过,长83.6米,地道设雨水泵房2座、监控设备室2座、变电所2座、机站设备室1座、紧急停车处2处,顶部通风口7个。 7.2.2 本标段工程概况 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B标段里程范围为K0+640~K1+266.5,全长626.5米,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工程、洞内外道路工程(注明:1、含里程范围内C标段路面工程;2、步行街范围内面饰材料及安装除外)、B标洞门装修工程。 地道引道:长130米,净宽18.5米,采用U型槽结构长20米,采用桩基U型槽结构段长110米,桩间距组合为4.7m+17×5m+4×4m+5m,采用挖孔灌注桩,C标已做;U型槽边墙厚0.35米(含5cm厚墙面装修层)。引道挖深小于最不利水位时,0.5米厚。引道挖深大于最不利水位时底板厚度为0.3米,在边墙之间设有桩间横梁,桩间横梁上设横梁搭板。 地道桥:长346.3米,开挖深度约8米,采用地道桥结构,净宽9m+9M(紧急停车处净宽10.25m+10.25m)地道桥上部结构采用2跨简支板梁。板梁除通风口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开孔梁外,其余均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板梁厚0.6米,板梁上部再现浇一层10厘米厚的C40砼。地道桥下部结构为“倒m”型结构,由边墙一中墙一边墙和底板组成。桩采用挖孔灌注桩,标准断面处桩径为1.0×1.2m,桩长为10米,间距一般为5米。桩间设档土板厚0.15米,在挡土板与边墙之间的空隙用砼填充。在桩、挡土板、边墙及砼填充上部设盖梁,盖梁横断面宽1.6米,高1.4米。边墙与中墙、底板为一整体刚性结构。中墩(中隔墙)墩身宽0.4米,墩顶宽1.1米;边墙厚为35cm(含5cm厚墙面装修层),U型槽底板厚0.5m。中隔墙厚0.5m(含0.5m厚墙面装修层),大车道3.75m,小车道3.5m,隧道两侧均设排水沟和管线沟槽。 框架结构:本标段框架结构长63.7米,净空同地道桥结构。框架结构段位于K0+965.4~K1+029.1段,即南打金路口。 7.2.3 工程区域自行特征 工程区域内地质情况单一,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e)、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4a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地层分述如下: ①人工填筑土主要由人工回填瓦块、卵石、砂土及粘性土等组成,其中卵石含量10%~40%不等,结构松散,稍湿,厚度2.5~4.1m; ②冲积层由局部分布的亚粘土、亚砂土、粉砂、细砂、中砂、卵石等组成,除亚粘土可塑、卵石土分松散、中密和密实外,其余结构松散,湿~饱和,卵石土以弱风化为主,部分中等风化,厚度较大,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冲积层厚度8.9~27.5m; ③白垩系上统灌口组为强风化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稳定性好,力学强度较高,泥岩顶板埋深起伏较大,其埋深为13.0~30.0m以上,北段低,南段高。 7.2.3.2 气象及水文情况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195.20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020.5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小时;主导风向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 工程区域内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含水层的厚度为9.5~25.0m,大气降水及区域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源。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5.7~7.3m,相应标高为492.64~493.33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丰水期一般出现在7、8、9月份,以8月份地下水位埋深最浅,枯水期多在12、1、2月份,其余月份为平水期。成都地区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5~2.0m左右,常年地下水位埋深平均值约为3m。根据在该路段所作的抽水试验成果,卵石土渗透系数18~22m/d。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65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68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