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小净距分离式隧道洞口及明洞专项施工方案40p

  • 资料大小:112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9-20 15:28
  • 发布作者:滴滴啦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2.1工程简介 XX隧道起讫桩号为:LK38+302.05~LK41+264、K38+300~K41+274,左洞长度2961.95m,右洞长度2974m,其中LK38+302.05~LK40+815.728(K38+300~K40+817.951)位于XX境内(左洞长2513.678m,右洞长2517.951m)。明洞累计长度39.3m,其中左洞21.65m,右洞17.65m,左线Ⅵ级围岩及浅埋段累计占88.2%,Ⅴ级围岩累计占11.8%,右线Ⅵ级围岩及浅埋段累计占87.4%,Ⅴ级围岩累计占12.6%。隧道净距30~16.37m,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 2.2洞口稳定性评价 本分部施工的为进口(XX端)洞口,隧道进洞口位于斜坡上,斜坡坡向70~90°,坡角20°~30°。隧道呈直线进洞,洞轴线与斜坡走向交角80°左右,与岩层走向交角10°。斜坡零星分部厚度0~1mm的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呈松散结构;基岩为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紫红色砂岩为主,夹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为极软岩。位于任市向斜北西翼,岩层产状175°∠13°,中厚~厚层状,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强风化层厚2~4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体发育二组裂隙:①350°∠80°;②280°∠75°。地下水贫乏,雨后可能有少量渗水呈滴状渗出。洞口段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天然斜坡稳定。 隧道开挖将在洞前及两侧一带形成人工岩质边坡,左侧坡高最大11.5m,右侧坡高最大7m,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洞口临时开挖掌子面为逆向坡,其稳定性受控于岩体强度,只要削坡缓于63°时,洞口临时开挖掌子面稳定;左侧边坡稳定性主要受控于裂隙1及岩体强度,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边坡稳定;右侧边坡稳定主要受控于层面裂隙,因岩层产状整体平缓,开挖边坡整体稳定。但因人工开挖、爆破、坡顶加载等工程活动及裂隙水的影响,易导致潜在破裂面抗剪强度指标降低,导致边坡失稳。 总体而言,隧道口地质稳定性较差。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小净距分离式隧道洞口及明洞专项施工方案40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70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