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108p

  • 资料大小:479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9-21 16:10
  • 发布作者:滴滴啦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左线ZK13+868~ZK14+924.81、右线YK13+867.1~YK14+925.5的洞口工程、明洞工程、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砼路面及附属等工程。 三 编制原则 1、确保满足合同文件对本标段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2、充分考虑本标段的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 3、根据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做好项目成本分析,做到及时准确计量,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工程生产的正常运转。 4、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合理安排工期,周密组织劳动力,采取有效方法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安全、优质。 5、实施“项目法管理”的原则,按ISO9002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现场实行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和当地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四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鸭江隧道进出口均属xx市xx县鸭江镇所辖,进洞口以南约200m斜坡坡脚为老国道319线,洞口所处斜坡中部有简易机耕道通过,机耕道与老国道319线相连,需修建便道约200m,交通较为不便;出洞口以南约60m为在建南涪铁路鸭江隧道出洞口,正前方为铁路施工弃渣场,渣场向东约140m为鸭江至xx公路,施工需修建便道约200m,交通较为方便。 隧道大体沿构造线方向布设,与岩层走向呈小角度相交,呈弧形穿越马脑壳山,隧道进口位于马脑壳山南侧下河坝沟北侧斜坡一北东向坡脊南东侧,地形北高南低,地面高程320m~360m,坡向180°~200°,坡脚20°~41°。隧道出口位于马脑壳山北侧杨家湾沟南西侧斜坡陡缓交界处,地形南西高北东低,地面高程290m~320m,坡向20°,坡角16°~36°.隧址区内地形最高标高位于马脑壳山山顶,标高568m,最低标高位于隧道进口外侧坡脚陈家沟,标高248m,隧道穿越地带相对高差达320m,隧道最大埋深200m。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侵蚀深切低山斜坡地貌。 (二)工程地质 隧址区位于弹子山背斜北西翼,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293°~320°,倾角26°~41°,产状较稳定,未见次级褶皱和断层,构造简单。隧址区中风化岩体较为完整,岩体中发育有两组裂隙:①80°~100°∠53°~74°,裂面平直,裂隙宽0.2~1.0c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0.4~2m,延伸长2~8m。 隧址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各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残坡积层(Q4el+dl) 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少量角砾、碎石、块石,灰色、灰褐色、黄褐色,厚度较小,0~2m,分布在沟谷底部及缓坡地带。 2、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 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及深灰、灰黄、灰绿色夹薄层~中厚层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透明体,含砂质团块、结核,泥质结构为主,薄~中厚层构造,隧道主要穿越该地层。 隧址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三)水文地质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土层,富水程度受控于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分部位置和地形切割破坏条件。区内土体厚度较小,分部不均,主要为透水性差的粘性土,地处斜坡,排泄条件好,富水性差,含水贫乏。 基岩裂隙含水岩组为侏罗系新田沟组页岩、泥岩及砂岩,岩体多较完整,裂隙多不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网状风化裂隙当中,为浅层地下水,仅雨季时暂以上层滞水的形式存在,本次调查,测区地表泉水稀少,泉流量多数少于0.05L/s,井多呈季节性,泉井均为久晴即干,地面多呈贫水状,故富水性弱,地下水贫乏。 侏罗系地层的中风化泥岩、页岩渗透率小、裂隙不发育,不具备越流条件,可有效控制地下水向地表溢流及向深部运移,为隧道区主要的相对隔水层。 (四)工程规模 鸭江隧道左洞长1056.81m,右洞长1058.4m,属于长隧道,设计等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0.25m,净高为5.0m。 (五)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1、工程重点 (1)根据实际围岩情况及时做好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的把握好地质情况,对地质较差段要有充分的准备,提前做好施工方案。 (2)隧道右线出洞口段(YK14+500~YK14+920)与南涪铁路洞身最小间距约40m,施工时应该采取小剂量爆破施工,短开挖、早支护、尽量减少爆破振动对围岩的影响。 (3)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数据及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防止出现塌方。 (4)隧道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及时施作,控制好围岩变形,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5)隧道施工应注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 (6)抓好现场监督,以严格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7)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 2、工程难点 (1)洞口段Ⅴ级围岩主要为新田沟组地层页岩、泥岩夹薄层砂岩,岩质多软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层间结合较差,隧道埋深较浅,洞顶易发生塌方,侧壁经常小塌方,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 (2)Ⅳ级围岩地段岩性主要为新田沟组地层页岩、砂岩互层,此类围岩以软岩与较软岩互层为主,岩体完整,层间结合一般,拱部无支护时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尤其是右侧壁。 (3)隧道工程与南涪铁路工程相距较近,施工过程中干扰较为严重。 (4)由于隧道出口铁路弃渣场顶面标高高出我洞口底板标高约11m,隧道施工时该部分弃渣将会被转运,渣场内现有排水系统将完全被破坏,目前甲方未提拱该部分排水系统设计图,今后施工排水问题将极为困难。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108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70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