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65p

  • 资料大小:364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1-14 19:29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右幅(左幅)起讫里程K57+512~K57+824,隧道全长312m;隧道内纵坡0.75%。该隧道为曲线隧道,路面横坡为2%单向坡。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主洞内轮廓为净宽(单洞):11.06m;隧道建筑界限净高7.15m;衬砌结构为“复合式”夹心墙结构,夹心墙最小厚度1m。 隧道最大埋深约60.6m,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小角度相交,岩层倾角大多0~3°,局部为5°。洞身由泥砂岩互层构成,为Ⅳ、Ⅴ级围岩。 隧道路线平面线型受路线控制,隧道轴线布置测量线间距为3.49m,属连拱隧道。 2.1.  位置交通 隧址区属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五福镇所辖,隧道进口距离机耕道约900米,且有小河道。隧道出口距离机耕道约600米,交通不便。 2.2.  自然地理条件 隧址区属于四川盆地阆中~蓬安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呈倒叠瓦式渐次降低。丘顶标高一般小于550m,切割深度一般小于100m,山体呈台阶状,山顶多呈浑圆状,属构造侵蚀剥蚀地貌。表层大部分覆盖残坡积层。 工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8~17.8℃,年降水量在980~1150mm,但常“秋雨连绵”持续可达二十多天。 路线沿线水系均属嘉陵江水系,路线经过的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巴河、恩阳河、西河等。 2.3.  地层岩性 隧址区位于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的北缘,公路路线穿越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aP)、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与崩坡积层(Q4al+c)。隧址区砂泥岩互层岩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2~10℃。 2.4.地质构造及地震安全性评价 隧址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褶内,褶皱构造教发育,均为宽缓褶皱,断裂构造弱发育,未查明明显断裂存在。 区域构造上,隶属扬子准地合四川台拗之川中台褶带中部,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表明,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4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旱、雨分明,气候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明显。这种降雨集中、气候分带和本区有的深谷地形、对地下的交替循环有着明显影响。工程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有松散堆积层空隙和基岩裂缝水两大类型,主要受河水、大气降水所补给。 2.5不良地洞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简述 隧址区主要不良地质情况主要为:隧道洞口段普遍覆盖较好,地型平缓,浅埋严重,隧道开挖后稳定性差。 隧道洞身岩层平缓,开挖后拱顶易发生掉块和小的坍塌。 2.6隧道围岩分级和地质评价 隧道穿过区均有为砂泥岩互层,洞口段V级围岩(进出口段145m),洞身段为IV级围岩,长136m。 本隧道为中短隧道,水平砂泥岩层具有一定隔水作用,因此隧道地下水总体贫乏,雨季地下水涌水量一般不超过500m3/d。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65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72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