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本合同段简介: 1)、工程简介: DW02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103+710~K110+100,路线长6.361公里。本合同段范围内设小净距分离式隧道一座(独树梁隧道),左洞全长1371米,起讫里程桩号为K108+158~K109+529,右洞全长1353米,起讫里程桩号为K108+167~K109+520。大、中桥梁1506米/6座,分别为落谷潭左幅大桥、落谷潭右幅大桥、八庙沟左幅大桥、八庙沟右幅大桥、刘家沟水库左线大桥、刘家沟水库右线大桥;桥梁上部结构为25米或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梁基础采用挖(钻)孔灌注桩及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涵洞(含通道)847.45米/15座。人行天桥及渡槽47米/1座。分离式立交69.23米/1座。本合同段路基全长4246米,其中有路基软基处理、路基土石方、路基防排水、路基边坡防护、改路、改河等工程。 2)、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度:整体式24.5m、分离式12.25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桥梁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路基、大、中、小桥1/100;安全设施:A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隧道建筑界限:净宽10.25m、净高5.00m; 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直线段),超高不大于±4%;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隧道防水等级:一级;隧道二衬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2、隧道工程概况: 独树梁隧道为分离式小净距长隧道,隧道设计速度V=80km/h。左洞起止桩号:K108+158~K109+529,长1371m;右洞起止桩号: YK108+167~YK109+520,长1353m。本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均位于圆曲线上,左线出口曲线半径R=1000m;右线进口曲线半径R=949.802m;左线进口曲线半径R=1700m, 右线出口曲线半径R=1800m。纵坡坡度及对应坡长为左线:+0.9%/677m,-1.6%/615m,-2.95%/79m;右线:+0.9%/623m,-1.5%/685.41m,-2.95%/44.59m;(达州至万州方向上坡为正)。达州端洞口隧道轴线与山体斜交,结构受偏压,左右线均接长了路堑式明洞,洞门型式采用环框式;万州端洞口隧道轴线与山体正交,左洞洞门型式采用1:0.75的削竹式洞门,右洞采用环框式洞门。 3、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围岩分级: 隧址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铜锣峡背斜边缘低山区,区内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隧址区内较大的地表水为刘家沟水库、顺隧道轴线左侧通过的无名沟和隧道出口外的陈家沟,属渠江水系。 主要出露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 (Q4c+dl)及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和下沙溪庙组 (J2xs)地层,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 隧址区位于铜锣峡背斜尾部北端的东翼,地层产状变化不大123~138o∠13~30o,呈单斜状,隧址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位于地震活动较弱区域,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孔隙水,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预测隧道单洞最大涌水量约1363.72m3/d。 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有关规定,根据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岩样波速、岩体结构完整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情况等资料综合分析,将隧道围岩划分V、IV、III共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