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隧道进口(ZK179+125~ZK181+380/ YK179+115~YK181+380)隧道明洞,洞口工程,洞身开挖,初期支护、防排水工程、二次衬砌、电缆沟槽等工程的施工。 2 设计概况 2.1 工程概况 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冈上至宁都段都是新修编的《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增设的一条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是未来南昌-宁都-兴国-韶关国家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是江西省又一条南北向交通大通道。项目起于南昌县岗上镇境内的沪昆高速公路上(设冈上枢纽互通),经南昌县-丰城市-安乐县-永丰县,终于宁都县赖村镇境内的泉南高速公路上(设宁都南枢纽互通),路线全长248.586公里。 其中C7合同段位于永丰县沙溪镇、上溪乡境内,合同段起点桩号K176+700,位于暖水坑南面山上(隧道中),穿山后到沙溪的大茶坑村,沿山垄上跨沙溪河支流,在上溪乡横溪村进隧道穿山,终点桩号为K181+380,路线全长为4.68km,所属区内为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势较陡,植被发育,山体自然坡度一般在35°~60°左右。主要工程有石马隧道、横溪高架桥、马头嘴隧道和区间路基。 其中马头嘴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山体连绵起伏,山体植被发育,洞身最高点高程约640m,地形起伏大,山势较陡峻,隧道进出洞口地形较缓,植被发育,风化层厚。隧道区山体总体走向比较紊乱,大致呈南北走向,隧道区内微地貌发育,主要为山间冲沟,为山间洪水及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隧道进口处地貌类型为山间深大沟谷相对平直部,左进口位于小沟谷部,右进口位于山体凸出部,地面标高约373m,植被发育,自然斜坡约为35°,进口前方150m为一大沟谷。路线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2.2 主要技术标准 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冈上至宁都段新建工程C7合同段为新建工程,根据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交通量预测结果以及沿线的地形条件等因素,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新建。具体设计标准如下: 1)设计速度:100km/h 2)路基宽度: 整体式路基:26m,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0.7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3.0m(硬路肩)+0.75m(土路肩),桥涵与路基同宽 分离式路基:13m,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2×3.75m(行车道)+1.0m(硬路肩)+0.75m(土路肩),桥涵与路基同宽 3)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4)汽车荷载:公路-I级 5)隧道净宽 (单洞)(10.75m):0.75m(检修道)+0.50m(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宽度)+1.0m(侧向宽度)+1.0m(检修道);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考虑简易设防 2.3 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地质调绘及钻孔资料分析,该隧道基岩主要为震旦系下统上施组(Z1sh)地层:主要为地凝灰质砂岩。覆盖层为第四系(Q)碎石土、粉质粘土。 1)第四系地层(Q) 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l+de)主要分布于隧道山体坡脚及山体,一般以碎石土为主,碎石成分与母体岩性有关,厚度一般在3.2~13.6m左右。 2)震旦系下统上施组(Z1sh) (1)强风化凝灰质砂岩:黄褐色,岩石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性软。 (2)中风化凝灰质砂岩:灰色,凝灰质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浅部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局部夹变质砂岩。 2.4 地质构造 拟建路线地带位于扬子准地台之江南台隆的丰城——乐平凹断束及华南褶皱系之赣中南褶隆的武功山——玉华山隆断束、大湖山——芙蓉山垄断束、宁都——南昌拗断束构造区。历经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三个构造,其中尤以燕山期的构造运动最为活跃,其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断块差异性升温、盆地迁移,同时伴随有褶皱作用,并在此期间有大量的岩浆岩侵入。 主要不良地质地段 (1)断层破碎带 马头嘴隧道段共发育有5条断层破碎带,分别为F14、F15、F16、F17、F18断层。 断层走向与掌子面夹角较小,在0°~15°之间,断层影响宽度在20m~50m,延伸长度在500m~1200m;地表形态表现为V型沟谷,局部裸露,可风擦痕、碎裂岩。断层带岩体裂隙发育~很发育,多闭合,结合差~极差,岩体破碎~极破碎,断层带内岩石受挤压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对隧道围岩级别、洞身稳定性有影响,施工可能产生涌水、掉块、坍塌。